通天木鼓震云霄,佤山非遗进成都

6月18日,在2019沧源国际佤族音乐节来临之际,沧源佤族自治县组织20多人在成都锦里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佤族木鼓甩发舞,致力进一步提升“世界佤乡·秘境沧源”的品牌效应,创新旅游营销理念和方式,突出区域交流和融合互动。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获悉,木鼓舞是木鼓祭祀活动中产生的一系列木鼓文化艺术,内容丰富多彩。随着时代的发展,木鼓舞从祭祀性舞蹈发展为娱乐性广场舞蹈,在佤山得到不断的传承和弘扬,每年的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百台木鼓千人甩发”展演活动气势恢宏,更有《拉木鼓》《木鼓与铓锣》《木鼓甩发舞》等节目获得多项赞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佤族是一个“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民族。佤族少女酷爱长发,她们以长发为美,谁的头发又黑又粗又长,谁最漂亮,所以习惯于长发披肩。每当她们在户外水槽边或竹楼晒台上洗净头发,低头梳妆时,黑色长发就会左右摆动,似春风吹柳、动感强烈、变化万千。

佤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是《佤族甩发舞》。《佤族甩发舞》佤语“搞西尾嘿”,是广泛流传在佤族姑娘中的自娱性舞蹈之一,它以佤族姑娘们黑色长发飞舞而名扬四海,被艺术家们称为“会跳舞的黑头发”。

TIPS:

沧源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是一跃千年的民族直过区、革命老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佤族人口14.2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0%,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40%左右,占世界佤族总人口的14.7%。

沧源县有着距今3500多年的沧源古崖画、南传上座部佛教三大经典古建筑之一的广允缅寺、震惊中外的“班洪抗英事件”、被誉为“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佤族原始古村落翁丁村、被评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接触类狂欢节”的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和长达2270米创下世界第一长街宴的“佤王宴”等丰富多样的景区和特色节庆。

此外,沧源自然生态宜居,是大美之地、养生天堂。沧源境内南滚河国家公园有亚洲象、白掌长臂猿、印支虎、野生豚鹿和桫椤、中华双扇蕨、董棕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100多种;有雄伟奇峻的西南第二大、云南最大的天坑群;全县森林覆盖率73.34%,全年气候温暖,年均气温18℃,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湿度宜人、水质天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森林覆盖率、负氧离子含量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是天然的温室和“大氧吧”,是旅游观光、养生度假的最佳目的地。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赵雄  文

沧源县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