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滇剧音乐·滇剧打击乐》音频光碟出版发行

6月7日,由玉溪市艺术创作研究所出品,云南省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民族乐器系列——玉溪滇剧音乐·滇剧打击乐》音频光碟正式出版发行。

(《玉溪滇剧音乐·滇剧打击乐》作者  朱建锋)

自2020年起,玉溪市艺术创作研究所充分发挥资源和专业技术人才优势,由副研究馆员朱建锋牵头,对“玉溪滇剧音乐·滇剧打击乐”开展系统研究工作,收集、整理出玉溪滇剧院(团)建院(团)以来所使用的“滇剧打击乐”锣鼓经(点),在玉溪市滇剧院专业演奏员的大力支持下,于2021年初完成玉溪滇剧音乐滇剧打击乐的音频采集、录制工作。该音频资料涵盖目前能够收集到的玉溪滇剧院(团)100余个滇剧锣鼓经(点)。同时,对滇剧丝弦、胡琴、襄阳三种声腔的锣鼓“打头”进行了分类整理。

滇剧的音乐分为文乐(文场)和武乐(打击乐,也称武场)。滇剧打击乐的演奏乐器主要由小鼓、大鼓、堂鼓、大锣、小锣、大钹、镲等组成。锣鼓点又称为锣鼓经,大致分为:唱腔起头锣鼓、身段锣鼓、武打锣鼓、换场锣鼓等类别,它已成为剧种的重要标志之一。广大戏曲观众与戏迷朋友,只要远远听到锣鼓声,就能准确地判断出场子里上演的是京剧,或是滇剧、还是花灯戏。演员的一个出场,一个亮相,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或开口,或收声……大到满台刀飞枪舞,演员翻飞腾挪;小到丢一个媚眼,送一束秋波,都离不开打击乐的提示和衬托。舞台情境或急如飞火流星,或缓似平湖秋月,其中都是打击乐在把握着整台戏的节奏,协调着演员们的动作,展示着演员身段的幅度、情感的强度和烈度。所以戏曲界流传着一句话“半台锣鼓,半台戏”,“锣鼓一响,喉咙就痒”。由此可见打击乐在滇剧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文艺院团的辛勤耕耘,离不开艺术创作的优质与活跃,离不开广大观众的支持,也离不开基础理论的整理和研究。玉溪市艺术创作研究所作为玉溪市艺术创作和研究的专业机构,以弘扬本土优秀文化艺术和繁荣全市艺术创作和研究为己任,长期致力于从艺术创作人才培养、青年艺术表演人才培养、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研究(评论)、国家艺术基金申报管理、玉溪市艺术专家委员会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多年来,在艺术科研方面,在聂耳研究、地方戏研究、音乐研究、舞蹈研究、美术摄影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现在《玉溪滇剧音乐·滇剧打击乐》音频光碟的正式出版发行,既是玉溪市艺术创作研究所艺术科研上的又一新成果,又是玉溪历史上首次对国家级非遗项目——玉溪滇剧的音乐打击乐进行系统性地收集、整理和研究。这一工作的完成,将使“滇剧打击乐”这一优秀的传统戏曲音乐文化通过数字化的新形式得以更好地保存和传播,为即将出版的专著《玉溪滇剧音乐—打击乐》提供了形象化的音频资料准备,也为将来对玉溪滇剧、玉溪花灯戏等优秀本土文化艺术的总体性、系统性深入研究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来源 玉溪市艺术创作研究所 朱建锋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