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刘珈彤 文/图)6月6日上午,晓雪、马克斌、张永权、蔡毅、李骞、张稼文、谭中贵、郑千山、温星、王海东、何早阳、张京徽、刘冬云等耆宿名家齐聚昆明书城,对著名作家冉隆中非虚构新作《滇池治水记》展开研讨。
(著名诗人晓雪)
该研讨会是“昆明文艺周”系列活动之一,由昆明市委宣传部、昆明市文联和昆明市滇管局等单位共同主办,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昆明网络文学协会承办。
众所周知,“高原明珠”滇池是昆明人的母亲湖,全湖面积约310平方公里,滇池流域占昆明市13.8%的国土面积。滇池治理阶段性成绩亮眼:2016年,滇池全湖水质首次摘掉劣V类帽子,上升为V类;2018年上升至IV类,2019年至今总体水质企稳向好,水质状况由重度污染降为轻度富营养化,达到了有监测数据30年来滇池最好水质。
(著名作家张永权)
(媒体人温星)
担纲《滇池治水记》学术主持的媒体人、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温星在开场中介绍,尽管关于滇池的作品已经很多,但这部《滇池治水记》依然具有空前的意义和重大价值,其书写角度和核心,涵盖了滇池的综合治理。
(研讨会现场)
《滇池治水记》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
来自昆明滇池管理局和高原湖泊研究院的专家谈到:“《滇池治水记》生动书写了从人进湖退、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退耕还林、人退湖进的全过程。”“作家冉隆中老师深入滇池治污和生态恢复的细部,见证并书写了滇池发生的深刻变化;同时,滇管人也见证了作家参与滇池治理采访和本书写作的全过程。我们认为这是一场非常良好的互动,我们期待并欢迎更多的文学艺术家投身滇池治理的现场,为时代进步和生物多样性良性发展发出动听的歌吟。”
专家们认为,滇池治理是一个缩影,反映了昆明人、云南人认知自然、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该书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样的变化。
晓雪、张永权等著名作家表示,《滇池治水记》的当下意义和影响不容小觑。他们分别从作品的思想格局、作品的整体结构、人物和细节刻画、作品的语言艺术魅力等方面展开分析,认为《滇池治水记》是“美丽云南”乃至“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摄影家马克斌)
一直以镜头记录滇池数十年起伏变化的资深摄影家马克斌,同时还曾经长期在政府部门担任管理职责。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滇池治水记》书写的一个个人物、事件以及场景,认为这部书凝结了昆明数代人的滇池记忆,是文学的方式对滇池之变“立此存照”的有效书写。
(评论家李骞)
而蔡毅、李骞、王海东等文艺评论家点评此书人文气息和时代精神贴合,宏大叙事与个人情感贴合。张稼文、谭中贵、郑千山、张京徽、刘冬云在赞美之外也对《滇池治水记》的部分细节发表了诚意批评。
(《滇池治水记》作者冉隆中)
冉隆中也在会上吐露了自己创作的心声和甘苦,他希望更多读者从书中读到云南人对滇池治理的期待、决心和作为。
(《滇池治水记》样书)
记者了解到,该作品出版不到两个月,已经获得2021年度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同时还获得2021年度“滇版精品出版工程资金资助项目”和“昆明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资金资助项目”。2021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该书又再次获得云南省市委宣传部等单位指导评选的“生物多样性十大好书”之一荣誉,以及国内多种榜单“月度好书”推荐。

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