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花篮背水精神” 永仁健康生活目的地开新局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刘珈彤 文/图 邓斌 视频)永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充分发挥“云南北大门”区位优势,永仁县通过加强规划引领、推进“康养+”、深入推进“特色+”、深入推进“文旅+”、深入推进“民俗+”、着力提升“要素+”,积极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牌。2020年,全县仅方山景区接待康养游客36万人次。

从“花篮背水”到插花煮咖啡

如今,永仁的文旅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或许,只有通过学党史,年轻的党员才能了解永仁县如今的旅游名片曾有过这样的过去......

70多岁的老党员夏培友是外普拉村委会的农科员、林业员。望着满山的果园,他回忆到,年轻的时候,村子是出了名的干旱村,农户们要用水,得凌晨4点就开始排队用竹篮垫上塑料布等着泥坝渗出的水作为生活用水。“那时日子苦,仅靠种传统的粮食,根本活不下去。于是,党支部引入了烤烟种植,但村民们连塑料桶都买不起,山路又远,这烤烟怎么种?所以我才想出了竹篮垫上塑料布,一次背两挑水的做法。那时年轻人最大的想法就是‘走出去’!”老党员夏培友说。

村民在老党员们的带动下,一篮篮背水,累了就在半山腰上对歌打气,不知道肩膀磨破了多少次......卖了烤烟,这才有了治病的钱、送娃上学的钱。1979年,党支部给每户村民都发了一对塑料大桶,一个塑料桶可以拉半方水。

即便到了大约15年前,曾经的贫困户杨淑贵仍然记得,村民们要浇灌烤烟,也要靠人背、马驮,想尽办法将水从河谷搬到烤烟地里去。要想日子过得去,一家四口要眼巴巴望着老天赏饭吃,从早到晚忙活下来,一年的收入不过万元。

老党员们急在心里,多方努力奔走,下定了决心:“咱们得修水池!”

说干就干,政府出钱,党支部带领村民们出工。不通路,水泥、沙子,拉不进村子怎么办?继续人背、马驮!有些农户家里只有老人,劳动力不够怎么办?那就党员替他家出工!不知道党员们为了动员村民们吃了多少闭门羹,为了出工修水池,脚上磨破了多少血泡,一个个蓄水池才终于在山坡上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有了蓄水池,我家开始种芒果。如今我们一家人一年收入可以到6万多了。”杨淑贵家的日子好了起来。

老党员夏培友也感叹到,“有了塑料桶,有了蓄水池,甚至有了水库和大坝,年轻人们回来了,外乡人也来了。”

外普拉村早已旧貌换新颜,走进村寨,烤烟房提升改造成了民宿示范小院,村子里还成立了外普拉书院,对村里的妇女进行接待礼仪、物品整理摆放、咖啡面点制作、插花技巧、文明素养等方面的培训。在外普拉书院,你可以看到穿着彝族服饰的妇女在这里刺绣、跳舞,还可以品尝到她们冲泡的咖啡和现烤的西式面包。

2020年4月9日登上央视新闻,沉寂了数百年的外普拉村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了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随着收入的增加,外普拉村村民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这样的提升又继续反哺着文旅经济的发展。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花篮背水”的精神。值得一提的是,永仁县坚决打通公共文化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外普拉村只是典型之一。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有村组文化活动室499个,文体活动广场328块,农家书屋63个,50个贫困行政村村组文化活动室已全覆盖;全县党员10人以上、群众200人以上村组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全县63个村(社区)均建有文体活动广场和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广播电视还实现“村村通”“户户通”......

地震废墟上建起了全国示范村

除了外普拉村,周末到诸葛方山诸葛营村避暑的游客络绎不绝,到这里不仅可以了解三国历史故事,还可以采摘樱桃、桃子,品尝独具当地特色的农家菜。

村子的变化是诸葛营村的党支部书记苏加芝多年前敢都不敢想的。“2000年的时候,村子还是泥巴路,即便村民们种了菜也很难拉出去。”她回忆起来,那时,村民如果要将蔬菜拿到山外最近的早市上卖,得从凌晨就开始步行下山。而2008年发生的地震更加让这个贫困的村子雪上加霜,“地震后,房子都倒了,村民们抱在一起哭,大家都不知道出路在哪里。”

“花篮背水”的精神也在这里传递和外化。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地震后,以最快的速度开展了“一个单位挂包一户”的帮扶政策,全县79个单位挂包帮扶79户诸葛营村村户。在挂包单位的帮扶下,在党员的带领下,村民们齐心协力拆土房、盖新房,家里没有劳动力的农户就由党员们代劳,一栋栋崭新的小洋楼拔地而起,宽敞的广场上村民们开始载歌载舞。“村子有历史、有美食,现在交通也好了,为什么不尝试搞旅游?”说干就干,2010年,村子开始尝试经营“开心农场”,外地的游客可以到农场认领小块土地,土地可以自己耕种,还可以委托村民耕种后将蔬菜寄出。创新的模式一时间开始爆火,吸引了不少到诸葛方山旅行的游客前来体验。随着游客的增多,诸葛营村党支部开始带领村民种起了果树,办起了农家乐,在这里不仅能吃到黑山羊肉、火腿等农家菜肴及时令野菜,还能去爬山、骑马、参加篝火晚会,欣赏村里三姨妈礼仪队的彝族酒歌表演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生态宜居的乡村新风貌。诸葛营村先后命名为云南省旅游特色村、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示范村、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省彝族特色村寨保护示范点。

四位一体构建文旅新局面

老党员带头示范,新党员接续努力!如今的永仁县,卫生健康机构规范达标,康养机构规范建设,康养产业也稳步发展,中彝医药产业起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正走向全国。

永仁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邵永忠表示,站在新的起点,永仁县将继续全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其一,永仁县将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突出重点区域、全域旅游和文旅融合,瞄准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方向,打造百亿元阳光康养和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中国阳光城·四季康养福地”,积极构建健康、养老、养生、康体为一体的阳光康养产业链。

其二,永仁县将擦亮“彝绣之根”和“赛装之源”,做大做靓“彝族赛装”品牌,全面推进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链延伸。

其三,永仁县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永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落实“点状供地”政策推进康养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宜就龙潭温泉开发,提升外普拉民宿风情旅游品质,建设“诸葛方山、森林康养基地”,打响“冬居温暖·夏游清凉”品牌,全力打造“阳光康养福地”。

其四,永仁县还将抢抓“半山酒店”“森林酒店”机遇,推进“哲林芒果航空国际旅游小镇”“彝族赛装小镇”,不断拓展“健康生活目的地”发展支撑空间。

邵永忠谈到,永仁县的党员队伍将牢记使命任务,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弘扬“苦熬不如苦干”的永仁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精心谋篇布局“十四五”工作,全力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扎实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精神力量相统一上下足绣花功夫,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幸福新永仁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