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玉溪位于彩云之南,因溪水澄澈如玉而得名,素有“地球生命起源地”“云烟之乡”“花灯之乡”“高原水乡”“聂耳故乡”一地四乡之美誉。同时,玉溪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汉族外,彝族、回族、哈尼族、苗族、傣族、拉祜族、蒙古族等8个世居少数民族在这片滇中腹地上世代生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沉淀,蕴藏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资源。其中,传统手工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文化认同的显著标志,是寻常百姓沟通情感的纽带,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此次展览立足于玉溪丰厚的民族资源优势,在深入拍摄当地传统手工技艺研究上,沐晓熔老师的足迹遍及玉溪市红塔区、通海县、华宁县、新平县等地区,选择有代表性且个性突出的制陶工艺、织绣工艺、金属工艺、雕塑工艺等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项目,以影像为媒材,进行大胆的艺术实践和艺术创作,形成了大量纪实基础之上的80幅艺术影像作品。
这批影像作品不仅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同时也具有社会学、民俗学的研究价值。既不同于对对象色彩、光影、影调、构图和猎奇性浮光掠影式的艺术表现,也不同于纯粹冷静纪实再现的客观呈现,而是具有细致观察、深入把握,用心感受、用情体悟,在尊重客观对象的真实状态前提下,捕捉到富于传统民俗表现力的场景和人物,营造出独具特色的视觉美感、浓厚主观表达、真实可信的影像资料,也探索出一条用影像手法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项目艺术性和纪实性结合的新路子。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任务艰巨的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谋划。随着整个社会对非遗保护的关注、热爱和参与,玉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有信心把老祖宗的技艺和智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后晓莹
于:辛丑年 夏
刺绣(峨山)01
刺绣(峨山)02
刺绣(峨山)03
刺绣(峨山)04
刺绣(峨山)05
刺绣(峨山)06
刺绣(峨山)07
刺绣(峨山)08
刺绣(峨山)09
刺绣(峨山)10
傣族剪纸01
傣族剪纸02
傣族剪纸03
傣族剪纸04
傣族剪纸05
傣族剪纸06
傣族剪纸07
傣族剪纸08
傣族竹编01
傣族竹编02
傣族竹编03
傣族竹编04
傣族竹编05
傣族竹编06
傣族竹编07
傣族竹编08
傣族竹编09
傣族竹编10
德昂族织锦(德宏)01
德昂族织锦(德宏)02
德昂族织锦(德宏)03
德昂族织锦(德宏)04
德昂族织锦(德宏)05
德昂族织锦(德宏)06
德昂族织锦(德宏)07
景颇族织锦 01
景颇族织锦 02
景颇族织锦 03
景颇族织锦 04
景颇族织锦 05
景颇族织锦 06
纳西族勒巴鼓制作技艺(丽江)01
纳西族勒巴鼓制作技艺(丽江)02
纳西族勒巴鼓制作技艺(丽江)03
纳西族勒巴鼓制作技艺(丽江)04
纳西族勒巴鼓制作技艺(丽江)05
纳西族勒巴鼓制作技艺(丽江)06
纳西族勒巴鼓制作技艺(丽江)07
纳西族勒巴鼓制作技艺(丽江)08
陶器制作技艺(华宁)01
陶器制作技艺(华宁)02
陶器制作技艺(华宁)03
陶器制作技艺(华宁)04
陶器制作技艺(华宁)05
陶器制作技艺(华宁)06
陶器制作技艺(华宁)07
陶器制作技艺(华宁)08
陶器制作技艺(华宁)09
陶器制作技艺(华宁)10
陶器制作技艺(华宁)11
陶器制作技艺(华宁)12
铜器制作技艺(通海)01
铜器制作技艺(通海)02
铜器制作技艺(通海)03
铜器制作技艺(通海)04
铜器制作技艺(通海)05
铜器制作技艺(通海)06
铜器制作技艺(通海)07
铜器制作技艺(通海)08
铜器制作技艺(通海)09
铜器制作技艺(通海)10
扎染(大理)01
扎染(大理)02
扎染(大理)03
扎染(大理)04
扎染(大理)05
扎染(大理)06
扎染(大理)07
扎染(大理)08
扎染(大理)09
来源 玉溪市文化馆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