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 薪火相传 | 走进周保中将军纪念馆,探寻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风雨历程,百年浴血奋战,百年光辉永驻。犹记曾经,红军长征过大理,为滇西人民的解放事业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犹记曾经,大理涌现出了一批批英雄儿女,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乐章……在此之际,让我们驻足红色圣地,再忆红色岁月,传承伟大精神。

走进位于大理市湾桥镇湾桥村的周保中将军纪念馆,用大理麻石建成的牌坊映入眼帘,牌坊中央镌刻着“周保中将军纪念馆”几个大字。牌坊前是纪念馆的镇馆瑞兽,一对象征着中国革命胜利和东方雄师崛起的大石狮子。

最震撼人心的当属周保中将军铜像,其伟岸挺拔的身姿和坚定的眼神,将白族汉子的坚韧和睿智彰显得淋漓尽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铜像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底座上镌刻的“周保中将军”五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继续前行,只见古香古色的白族照壁上,书写着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接见周保中时对他的盛赞:“保中同志在东北十四年艰苦的抗日救国斗争中写下了可泣可歌的诗篇”。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陈列馆。目前,陈列馆内设置“苍洱毓秀”“白山黑水”“儒将风采”“碧血千秋”“锦绣湾桥”五个展厅,充分展示了周保中辉煌的一生,再现了周保中从一位贫苦的白族农村青少年,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毕生经历。

从第一个展厅开始细细品读,在那一幅幅老旧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史料、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历史场景间,思绪仿佛回到了那段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周保中不同凡响的毕生经历正被娓娓道来……

抗日名将周保中的英雄事迹

周保中出生在大理府太和县湾桥村的一个贫苦白族农村家庭,当时正值清朝晚年,国家内忧外患,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于是,1917年,周保中毅然参军。九一八事变后,中央派遣周保中前往东北组织领导抗日斗争,在领导东北抗日联军进行艰苦卓绝的14年抗日斗争中,他英勇善战、战功显赫,经历无数场战役,带领抗联将士牵制日本关东军70多万人,歼灭日伪军20多万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2年8月至10月,周保中出任救国军前方总指挥,三次攻打宁安县城,全歼守城日伪军,攻克宁安、东京城、东宁、绶芬河、敦化、额穆、抚远、桦南等城镇,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艰苦的抗战斗争中曾3次身负重伤。

在第二次攻打宁安时,一颗子弹打在周保中的两根腿骨中间,在没有医疗器械和麻醉药品的情况下,周保中让随军大夫用刺刀在枪伤处割开一寸长的口子,用镊子取出子弹,一点一点刮去伤口上的烂肉。从此,“周参谋长刮骨疗伤,胜过昔日关云长”的故事广为流传,在东北抗日队伍中名声大振。

1935年初,吉东地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已发展近千人,为适应东北抗日斗争形势需要,中共吉东特委决定将绥宁反日同盟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1935年2月10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在宁安正式宣告成立,周保中任军长兼第1师师长。第五军成立后,在宁安一带与日本法西斯英勇战斗。

东北抗日联军自1935年初,逐渐和党中央失去了联系。艰苦的战斗,恶劣的环境,使部分抗联领导人意志发生了动摇,在关系到东北抗战是否能坚持下去的关键时刻,周保中挺身而出,据理力争,批驳了取消主义的错误主张,从而使东北党组织和抗联部队坚持抗日斗争而不溃散。

1936年10月10日,抗联第二路军成立,周保中任总指挥,赵尚志任副总指挥,崔庸健任参谋长,下辖5个军,与杨靖宇领导的第一路军、李兆麟领导的第三路军形成了品字阵线、互为依托之势的战斗格局,吉东抗日斗争进入全盛时期。

在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东北抗战时期,在和中央失去联系的八年困境中,周保中以自己的坚强党性,以自己从小持有的白族人的勇敢和智慧的高品格魅力,被当时和后人们公认为名副其实的东北抗联主要负责人,在出现分歧和困难时,大家会顺其自然地把周保中当作东北党组织领导的核心领导者,给予信任并求助。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毛泽东在延安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此时,东北抗战和全国总抗战一起,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10日,抗联教导旅举行反攻誓师大会,周保中在讲话中号召抗联将士们坚决执行党中央精神,全力配合苏军消灭日本侵略者,开展建党、建军、建政工作,迎接党中央干部和主力部队。在最后决战的关键时刻,周保中及东三省的抗联将士们不惧牺牲、顽强拼搏,直到迎来胜利。

在长达14年的浴血战争中,周保中和抗联英雄们为中华民族写下了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周保中一生都在践行这样的诺言:“共产党员的一辈子就是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全部都献给革命的事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

走进周保中将军纪念馆

追忆革命历史

开启一场红色之旅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金敏 通讯员 李娟 文

周保中将军纪念馆 供图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