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 把怒江州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区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何雨珍 文/图)6月17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怒江州专场发布会在昆明海埂会堂召开。发布会上,针对怒江州如何推进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怒江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李义军作介绍。

他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怒江州委、州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及对怒江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牢生物保护和生态安全的政治责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认识怒江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中地位、使命和职责,始终把守护好西南安全生态屏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普惠的民生工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在一个战场上打赢了深度贫困脱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两场战役,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成功创建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条:

坚持高位推进,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在脱贫攻坚中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决定》《关于全面推行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的决定》《怒江州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2016-2020年)》《怒江州关于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完善了权责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体系,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国之大者”来抓紧、抓实、抓好。

坚持系统治理,驰而不息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持续推进怒江、澜沧江“两江”流域生态修复和“怒江花谷”生态建设,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开展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大会战和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大会战。五年来,全州累计完成营造林建设87.75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38.67万亩,2020年,全州森林覆盖率达78.90%、居全省第二位,全州林地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林木绿化率、林分平均蓄积量3个指标均居全省第一位,森林蓄积居全省第四位。

坚持从严管护,坚守如一保护好生物多样性

目前,怒江州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和日常巡护体系,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金丝猴类群新成员—怒江金丝猴从2011年发现时的100只左右已增加至230只左右;2015年,首次发现怒江特有种独龙叶尾螽;2017年,发现中国兽类新记录物种红鬣羚;2018年,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亚洲金猫、世界易危动物云豹照片;2019年,首次发现我国境内最大滇桐物种种群,狼、水鹿、水獭等动物的踪迹重现怒江。2020年12月,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高黎贡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第二次十年评估验收。目前,正在积极推进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体系和机制。

坚持全民行动,全力以赴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

全州累计创建218个(省、州)级生态村、28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3个省级生态文明县(市)。《在保护中发展 在发展中脱贫一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生态扶贫的生动实践》案例,被选入由中组部牵头编选出版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丛书,贡山县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怒江州被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州委、州政府决定将每年五月定为“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保护宣传月”,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并通过“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持续不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微信、网络等新媒体宣传报道,不断提升民众的保护意识。

坚持绿色发展,坚定不移推动保护与发展有机统一

在有效保护和不破坏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生态扶贫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积极开展生态保护扶贫、生态修复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启动了“保生态、兴产业、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充分依托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等业态和模式,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全力打造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脱贫致富双赢。

他还表示,今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即将在昆明举行,必将极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怒江州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嘱托,全面落实好国家生态战略,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守护好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接续奋斗,把怒江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区。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