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临沧:边城不“边” 创新发展

临沧是云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地处祖国开放前沿,是绿色之城、著名茶乡,是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各项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迸发出蓬勃活力。

“临沧实践”有声有色

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2020年临沧市9.4万户36.9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县(区)全部摘帽,困扰临沧人民的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临沧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着力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重点在抓监测帮扶、抓巩固拓展、抓有效衔接上下功夫。

此外,临沧还以全省首创的“万名干部规划家乡”为引领,完成了城市、乡(镇)集镇规划建设范围以外的6511个自然村的村庄规划。在此基础上,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选定500个示范村,发挥政策示范、机制示范的引领作用,以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为重点,带动全市7500多个自然村全面整治,形成一批美丽村庄与鲜花盛开的村庄。

临沧市委书记杨浩东表示,临沧以人的清单、物的清单、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四张清单”开启了乡村振兴的“临沧实践”:“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扎实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面实施,乡村旅游稳步启动,沿边小康村建设成效明显。

沿边开放敢闯敢试

“十三五”以来,临沧充分发挥沿边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以企业先行、文化先行、地方先行、民心先行“四个先行”推动对缅开放“五通”,并取得明显成效。

以坚持企业先行,进一步深化双边贸易往来为例。“十三五”期间,临沧市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累计办理外贸经营者备案754家;服务33户企业与缅方开展甘蔗、橡胶、茶叶、咖啡等农作物种植116万亩,建成科技示范园1万多亩等。探索开展大额人民币现钞携带证业务和跨境金融支付试点,形成“临沧经验”。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推进口岸提效降费,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口岸功能进一步扩大等。

杨浩东表示,作为对缅开放的州市之一,临沧还坚持文化先行,进一步推动双边人文交流。如加强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每年开展一定规模的文化体育交流活动;举办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文化体验活动;组织民间文艺演出队和体育代表队赴缅演出交流和参赛,帮助缅方培训文艺骨干和体育裁判200多人;建成国门学校5所,建成镇康一中“汉语中小学推广基地”和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华文教育基地”,帮助缅甸华文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等。

“在确保边境安全稳定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做好沿边开放这篇大文章,全力推进兴边富民示范区建设。”杨浩东表示。

2019年5月,国务院批准临沧以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临沧市副市长沈熙说,通过两年的努力,目前示范区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绿色食品”和“乡村旅游”比翼齐飞

现有茶园面积167万亩,产量15万吨;临沧坚果面积263万亩,产量4万吨;核桃面积800万亩,产量51万吨;甘蔗面积150万亩,年产甘蔗600万吨……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这是临沧打造“绿色食品牌”的家底。

近年来,临沧聚焦“糖、茶、果、蔬、畜”优势主导产业,围绕世界一流、中国最优的目标,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持续打造一流“绿色食品牌”,并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的绿色食品基地。

临沧市副市长赵贵祥介绍,目前临沧已有“三品一标”登记(认证)422个,认定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60个。凤庆、双江、耿马、永德被列入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和特色县;上海鹏欣集团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落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97户等。

临沧山好、水好、空气好、村庄好、气候好,具有国内外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森林覆盖率达70.2%,年均气温18.5℃,空气优良率达97%以上,具有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该市文旅局局长何强宇介绍,当前,临沧旅游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高速公路、铁路陆续开通,临沧到省会城市及周边城市的通达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乡村旅游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今年5月11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临沧现场办公会,赋予临沧要“努力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杨浩东表示,临沧将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以“临沧有我,不负临沧”的责任担当,奋力创造更多“临沧精彩”。

来源 新华网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