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爱月:如果有天我唱不动了,希望更多人将丽江天籁之音传遍各地!

1946年,出生在丽江市玉龙县黄山镇五台中和村纳西族民歌世家的和爱月,5岁便跟着祖辈学唱民歌。唱了一辈子歌的和爱月,向记者侃侃而谈自己的音乐人生,兴之所至,亮嗓开唱。

或许是从小受到祖辈民间艺术的熏陶,和爱月能够熟练地用纳西拼音文创作并吟唱纳西族“谷气调”、喂麦达、啊丽哩、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歌。2010年,她被列为丽江市纳西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为了把纳西族传统民歌一直传承下去,和爱月2013年出版了纳西民歌专辑——《纳西纳花华》。

无论唱了多久,热爱不减

在众多纳西族传统民间音乐中,都不难寻觅到“谷气调”的影子,几乎所有的纳西族音乐里都或多或少地蕴含了“谷气调”的音乐元素和旋律。也可以说,“谷气调”是名副其实的纳西民歌之母。

不久前,记者来到和爱月家中。如今的她,和家人一起幸福地生活在被誉为纳西文化之都的白沙古镇。也是在和爱月家中,记者第一次听到现场版的纳西族民歌“谷气调”。

和爱月今年75岁,虽然她的面庞上布满岁月的痕迹,但只要一唱起歌来,她便宛若18岁的小姑娘,无论唱了多久,热爱不减。

记者了解到,和爱月的祖辈都是有名的民间歌手。从小,在得天独厚的环境下茁壮成长,一颗“艺术”的种子,早已悄悄地埋在她的心灵深处。

兴许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又或许是受到祖辈言传身教、耳濡目染,5岁的和爱月就掌握了纳西民歌发音,12岁便敢于在人群中独自表演。如今的她,更是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对古老的纳西族“谷气调”、纳西童谣、快板等艺术形式样样在行,成为群众喜爱的民间艺人。

如果有天我唱不动了,希望有人来唱给我听

和爱月所演唱的纳西族民歌“谷气调”为省级非遗项目。“谷气调”可译为“吟诵”或“吟唱”,是纳西族最为古老的,也是最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传统民歌演唱形式。

它直接反映了纳西族的历史、社会、劳动、风土人情、爱情婚烟、日常生活,是研究纳西族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民俗风情、伦理道德的宝贵资料,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语言研究价值和民俗文化研究价值。

其曲调高亢悠扬,旋律奇异独特、委婉动听,所表达的内容多为传统的爱情故事,也常用即兴演唱的方式通过借景抒情、借物抒怀来描叙现实生活场景、伦理道德和生活感悟等。

“谷气调”以其丰富的内容、多彩的形式、淳朴的风格、无穷的意趣,集中体现了纳西族民间口头文学和民歌艺术的精粹。从语言、调式、内容上来看,它是整个纳西族民族音乐的基础,更是文人、音乐家、音乐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养料,是民族音乐创新发展的活力之源。

不仅自己唱,还要“传帮带”。和爱月如今生活的白沙古镇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人民群众对历史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热情和兴趣,特别是民间群众文化活动十分活跃。而和爱月作为民间文艺骨干和积极分子,对于当地文化传承起着特殊作用,可以说,和爱月是众多非遗传承人中的一位优秀代表。


几十年来,她积极参加各级政府部门和民间艺团组织的各类文化演出活动。现在的她在非遗传承上,正着力培养一批民间艺术人才队伍,她倾心尽力手把手地搞“传帮带”,这些传承和艺术活动丰富了她的生活,也让她的人生熠熠生辉。

“我是在祖辈的影响下,加入了传承和弘扬纳西民族文化的行列中。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让更多人也加入其中,将丽江的天籁之音传遍各地。如果有天我唱不动了,希望有人来唱给我听!”和爱月说。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亚 文

李亚 杨寿福 图

编辑 沈艺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