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全力打造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及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何雨珍 文 何雨珍 田维星 江蕊先 图)丽江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这里历史文化灿烂、自然风光优美、资源禀赋独特、地理区位重要、民族团结进步,是全国唯一拥有“三项世界遗产”桂冠的城市。

6月23日,记者从“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丽江市专场获悉,未来,丽江将全力打造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及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力争“十四五”末丽江市GDP总量达到1000亿元左右、到2035年达到2000亿元。

努力建设成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聚焦高端化、国际化两大属性,大力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大力提升古城内涵、大力提升文旅融合、大力提升通达条件、大力提升管理水平,高水平、大手笔全面重塑丽江旅游。

打造高端旅游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加快“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打造一批城市休闲区、高端度假区、康体运动区、民族特色街区、文化艺术院落、半山酒店、特色民宿群、自驾车营地、乡村俱乐部、文创基地、休闲驿站等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着力在由观光型旅游到康养型旅游转变上“破局”。

建设高质量旅游景区。强化古城核心地位,加快创建泸沽湖、老君山黎明景区国家5A级景区,推动玉龙雪山-白沙片区、丽江古城-束河景区等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力开发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水电旅游,拓展永胜、华坪旅游新空间,构建“快旅慢游”交通网络,着力在由古城雪山游向全域旅游、全域景区转变上“破局”。

提供高水平旅游服务。提升智慧旅游、智慧管理水平,力争到2025年在全国率先实现4A级以上景区基本实现智慧化转型升级,打造智慧旅游云南标杆、全国样板。保持重拳整治旅游市场秩序的高压态势,推动旅行社集团化发展和导游标准化服务,积极争取更多具有国际水准的品牌节庆、赛事、会展活动落地丽江,持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努力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区

充分发挥丰富的光照、土地、水源、物种等资源优势,走绿色有机、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之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动各族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用好“一平台、三机制”,保持帮扶政策稳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打好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抓好古城花卉、玉龙中药材、永胜食用菌、华坪芒果、宁蒗马铃薯种薯等特色产业优势,着力培“一县一业”示范县。打造古城区开南街道、玉龙县拉市镇、永胜县三川镇、华坪县荣将镇、宁蒗县永宁镇等一批田园综合体,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力争到202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00亿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总产值之比达到3:1。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抓好村庄规划全覆盖,全面改善农村道路、水利、物流条件,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抓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力争5年内创建20个示范乡镇、100个精品示范村、500个美丽村庄,建设好美丽乡村。

努力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担负起维护祖国西南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任务。

实施河(湖)保护治理行动。坚持“一湖一策”,“退、减、调、治、管”多管齐下,确保泸沽湖、程海、拉市海水质稳定向好,推动金沙江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效实施,常态化落实长江“十年禁渔”。

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行动。重点抓好老君山、玉龙雪山等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原生境的保护修复。

实施自然灾害防治行动。对金沙江河谷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区域,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高寒冷凉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生态敏感脆弱区等区域,统筹推进搬迁避让工作。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抓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区、滇西北野生植物基因库、滇西北高山植物园、百花园、百果园、百草园、高香园建设,全力配合办好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扎实推进森林丽江建设,聚焦沿江(河)、沿库、沿路等重点区域,推进国土山川补绿增绿,持续增加森林碳汇。

实施绿色能源开发行动。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建设““水风光储”一体化发展的绿色能源基地,为实施碳达峰、碳中和云南行动计划作出丽江贡献。

责编 马寅瑞

见习责编 杨一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