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洱有情 百年不移!这些作品的背后是令人动容的故事

近日,大理州举办了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苍洱百年红”书法美术作品展

和“永远的母亲湖”《洱海相册》图片展



一幅幅书法美术作品

展现了大理红色基因、人文元素

一张张摄影作品呈现了

洱海的秀美风光、生态魅力

其中,一些优秀的作品

深深吸引了观展者的目光

其作者和作品背后的故事也令人动容



“他是白族人民的儿子”

在“苍洱百年红”书法美术作品展展厅的一角,一幅中国画上,画中人刚毅坚卓的眼神触动了每一个观展者的心。

画中人叫施滉,字动生,1900年出生于洱源县一贫困家庭。1917年,他考入清华学校(现清华大学的前身),后赴斯坦福大学学习并在美入党。放弃优渥生活回到祖国后,施滉先后在中共中央机关、香港海员工会等处工作。1933年冬,因叛徒出卖,施滉被捕,次年初被杀害于南京雨花台,年仅34岁。

“我之所以选择画施滉还题写了他的生平,一是因为他是白族人民的儿子,而我同是洱源白族人,我希望有更多的大理人民能了解他;二是因为他是清华最早的共产党员,被誉为‘清华最有光荣的儿子’,他为解放事业贡献了生命,而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由衷的敬佩他;三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施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追求值得我们学习,施滉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这幅画的作者张庭玉如是说道。

淡墨、焦墨、留白……张庭玉对这幅作品倾注了无数心血。“我采用了线条的方式勾勒,但线条与线条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干湿浓淡都不相同。你再看他的脸部,其实色彩非常丰富。我还稍稍提高了他的身高,让他显得更加挺拔。”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重大的历史节点,我书写了毛主席的一首诗词——《卜算子·咏梅》。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我们的党经过的这100年风雨兼程,让我切身体会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生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能参加这次书法美术作品展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我感到非常荣幸。”州书协副主席、下关一中初中部高级教师李丽泉表示。

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时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他感到这首词的文辞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义,于是他便再续了一首与陆游的词风格不同的咏梅词,鼓励大家蔑敢于战胜困难。

就这样,这首《卜算子·咏梅》诞生了,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现代诗人臧克家曾这样说,毛主席所咏的梅花,格调完全不同。梅花的形象和风格,可以使我们想象到坚持真理、英勇卓绝的革命者的高贵品质。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

在“永远的母亲湖”《洱海相册》图片展展区,一位老人站在作品前,他颤抖的双手捧着一个红色的盒子,盒子里装着的,是他“光荣在党50年”的纪念章。

“施老,我想和你合影”“施老师,留个影”……人们聚集在他周围,许多人争先恐后来和他合影。

“我叫施作模,今年85岁了,党龄51年。我从小生长在洱海边,喝着洱海水长大,近年来,大理着重洱海保护,大家都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我拍摄的这些洱海的图片,目的就是记录她越变越美的过程。”提起洱海,施作模老人有一肚子的话要说,“洱海非常的美,从60年代开始,我每年都会拍摄小普陀的照片,我觉得小普陀是洱海最美的景观之一,这张参展的图片就是我2013年拍摄的小普陀。虽然我已经退休了,但我还是坚持用镜头记录大理,捕捉苍洱大地的美。”

施作模老人的参展作品记录了小普陀前海鸥起飞的瞬间,静态的图片充满了动感。小普陀、苍山、洱海、玉带云……背景干净澄澈充满美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能参加这次摄影展我非常激动,从读书、当兵到工作,我的成长离不开党的培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施作模老人激动地说。

来源 大理发布

责编 龚怡丹

见习责编 林燕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