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慈惠街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让石榴红 继续红 更加红

  在蔡家大队的人居环境改造过程中,设计师将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塔进行了保留、翻新和升级,既保留了历史记忆,又形成了新的景点。

  慈惠街蔡家大队通过深入沟通,争取了广大村民的理解和信任,顺利完成了沿路民房屋顶瓦面改造工程,房屋面貌焕然一新。

  在慈惠街八向大队打网台文艺家农场,艺术家们在村舍外墙上作画,给乡村带来了文艺范。

  慈惠街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慈惠街依托中国文艺家农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整合文体资源为留守儿童们进行美术、体育启蒙。

  汉水逶迤,奔涌千里,在流入武汉市西大门时拐出一道几字型的大弯,冲折出北岸一片22平方公里的活力热土——东西湖区慈惠街。

  作为国家级开发区下辖街道,慈惠街区域优越、交通便利,辖区内拥有大小工业园、物流园70余座,企业1700余家,娃哈哈、益海嘉里、联塑科技等企业闻名遐迩,是东西湖食品、物流、机电三大支柱产业集聚的示范街区。

  今年以来,慈惠街工委率领全街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狠抓党建工作,推动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前:

  ——坚持党建引领城市更新,高起点谋划,分阶段实施,因地制宜、敢于留白,以“一江三区六亮点”为规划锚点,清晰勾勒出现代化滨江风貌示范带的美丽前景。

  ——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升级,盘存量、扩总量、寻增量,创新产业发展思维,协助重点企业扩产增效,成功引入益海嘉里二期工厂等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落地。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和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治理体系,强化组织引领,发动群众参与,夯实网格基础,整合多元力量,创建了一批无非访、无重访、无吸毒、无电诈、无投诉、无欠薪的“六无”网格和社区(大队)。

  在诸项工作中,如何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是慈惠街工委思考最久、着墨最多、孜孜求解的一道“必答题”。

  慈惠街地形狭长,最西端的鸦渡、八向、蔡家三个社区兼具农业大队属性,集中了11个永久保留村湾,共同构成了慈惠街的乡村地带。

  2005年,鸦渡大队就以粉壁、黛瓦、马头墙的徽派风格改造旧民居,打造了武汉市最早的“网红村”——石榴红村,成为当时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的“模范生”,曾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时至今日,这里已连片发展成为AA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每逢节假日客流火爆,村民收入、村容村貌、产业水平、公共服务在省内排名居前。

  但跳出湖北、跳出当下,也会看到石榴红的问题所在:景区发展空间饱和,硬件设施、产业形态难以进行大的改造升级,日显老旧;产业经营以村民、农户自营为主,烧烤、采摘、农家乐成了老三样,难以满足新的市场需求……

  进入新时代,像石榴红这样的老典型,如何打破瓶颈,在新形势下开新花、结新果、焕新颜?

  在东西湖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慈惠街工委探索尝试以党建为引领,建强街道“大工委”这个“1”,团结与整合专业运营、国企联村、行业协会、群众自治这“4股力量”,用“1+4”党建引领模式来推动乡村振兴。

  一年多来,慈惠街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3年行动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衔接,不破不立、与时俱进、多元整合,为石榴红片区打开了全新的发展空间。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扬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优良传统,坚持走群众路线,依托群众组织来组织群众,加强村民自治,解决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诉求。

  一年多来,这些新思路、新举措、新尝试,有的初见成果,有的静待花开,有的正在酝酿发酵,还有的在百转千回……在党的引领下,慈惠街美丽乡村示范带的建设已然启动,正一往无前。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石榴红,未来将继续红,更加红!

  不破不立的勇气

  “四三行动”打破发展瓶颈

  在慈惠,有一条与辖区同名的马路——慈惠街。2021年6月,驱车沿此行驶,一开始两侧厂房、工地林立,进入蔡家大队的地界后,风景变换,右侧良田成片,种植着各色经济作物,瓜果蔬菜香溢原野。左侧村舍成排,沟渠池塘相连,乡间小路纵横。

  沿线隶属于蔡家、八向两个大队的彭家台、向家台等10余个自然村湾,此时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3年行动已近尾声。民房、村舍已基本完成外立面改造,院墙、立面、屋顶、门窗全部粉刷、更换一新,房前屋后不见垃圾、杂草,还有各色园林小景以及停车场、活动广场等公共场所、设施点缀其间,一改旧时模样。

  据介绍,2019年武汉市发起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以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四个3年行动计划,合称“四三行动”。

  在慈惠街,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启动时,就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衔接。这不是一次简单变脸式的整治,而是深触骨髓的彻底改造,目标是打造一个人在景中、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新样板。

  以前,石榴红村所在的鸦渡大队区域名声在外,一到旅游旺季就客流爆满。大队接待能力有限,游客停车、就餐要排长队,影响了旅游体验。再加上硬件格局和经营模式已经定型,导致业态单一,不利于长期发展。

  在本轮改造中,慈惠街工委创新思路,聘请国内一流设计施工单位,打破原有区域划分,把蔡家、八向、鸦渡三个大队视为同一个景区的不同组织部分,进行功能区分与设计:

  ——蔡家大队是“入户大门”,着力加强接待能力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大型停车场、11人制足球场、文化休闲广场、景区购物中心和管理中心均落户于此,今后将成为大型活动举办地、游客进出集散地。

  ——八向大队空间充足,可塑性强,重点打造“亲子鹿园”和文艺家农场两大“网红”景点,吸引游客驻足。

  ——鸦渡大队发挥既有优势,优化提升现有设施,进一步擦亮石榴红的金字招牌,聚拢人气。

  游客慕石榴红之名而来,会发现沿线村湾都有特色景点可以游玩,一路走、一路游,最终抵达鸦渡大队。这样既可以缓解鸦渡的接待压力,又能够拉动蔡家、八向的均衡发展,实现双赢。

  与时俱进的眼光

  设计建设理念“网红感”十足

  “等硬件改造完毕、运营团队进驻、产业成功导入后,我们这里将诞生一批‘网红’打卡景点,旅游产业发展动力十足。”谈起未来,慈惠街蔡家大队党支部书记王君充满信心。

  6月中旬,王君领着笔者沿着慈惠街参观蔡家大队各村湾的改造现场,对每个节点上的改造计划和亮点如数家珍:

  “这座休闲文化广场,能举办数百人规模的文艺活动,你看它的舞台采用纯竹结构制成,与‘竹床’异曲同工,形似‘龟壳’,象征着慈惠一带的长寿文化,在其他地方难得一见。”

  “这里原来是两片鱼塘,设计师将两侧水系打通,建了一座江南风格的拱桥,游客停车后可以沿着这里步行走到隔壁八向大队的‘亲子鹿园’。这条路今后人气肯定旺,我们计划在这里开零售、餐饮店。”

  “这一片民房,街道已从村民手里整体征收,改造完成后将引入专业化市场团队,发展精品民宿、网红餐饮、小众咖啡、乡村书店等新兴业态。项目部所在的这座小院子,设计师就花了不少心血进行设计、改造,满满地日式庭院风格,院里还养了十几只梅花鹿。”

  一路走,一路看,可以明显感受到,蔡家、八向大队沿线的改造和规划,既因地制宜,保留了本土的田园味道和乡土气息,又紧跟时代,一改过去农家乐呆板的形象,网红感、现代感、时尚感十足。

  依靠群众的决心

  群众满意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

  乡村振兴,离不开社会多方力量的支持。慈惠街工委提出“1+4”思路,以街道“大工委”为核心团结整合专业运营、国企联村、行业协会、村民自治四股力量。

  “在这其中,村民自治最为重要,因为乡村振兴最终服务的对象是村民群众,最大的动力来源是村民群众。村民群众满不满意、支不支持、认不认可,直接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成败,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慈惠街工委主要负责人说。

  在石榴红,通过团结发动群众、组织村民自治来解决问题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鸦渡大队,曾有游客反馈,石榴红村商户租赁观光自行车、烧烤用具,没有统一定价标准,担心“挨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在大队党支部书记朱磊的组织下,今年3月,石榴红村观光自行车烧烤协会正式成立,商户们自发选举了协会会长,制定了管理、运营模式,对行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如今,在石榴红村路口指示牌上,公示有石榴红村观光自行车烧烤协会相关信息,游客可以通过指示牌,了解经营户联系方式、市场定价等信息。根据游客反映、行业协会反馈等情况,鸦渡大队党支部还对经营户进行星级评定,从而进行监督,通过这样的手段激励经营户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争当五星经营户。

  在蔡家大队的改造过程中,曾有群众反对施工方更换屋顶瓦片。王君一问才知原由,更换后的瓦片更加轻巧隔热、美观耐看,但不承重,村民原来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必须拆除,无法使用,带来了经济损失。

  “事虽不大,但关系着老百姓利益,不能有丝毫马虎。”在街道工委的指导下,蔡家大队党支部迅速召开沟通协调会,让设计师、施工方和村民一起坐下来,聊想法、讲创意、看效果。“设计师拿着外地更换后的实景图给村民看,村民连连点头,‘确实好看多了’。”党支部工作人员也帮村民算细账,“我们这里冬天日照时间不足,太阳能热水器并不好用,如果换成电热水器,一年平均下来,成本其实更低。”这样的沟通会开了几轮,最终成功说服了群众,完成了施工。

  多元整合的魄力

  “1+4”模式整合多方力量

  除群众自治外,市场化运营团队、国企联村、行业协会也是慈惠街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

  ——党建+运营团队:在实施改造时,蔡家、八向大队被分成了公共空间与私域空间两大部分。公共空间如餐饮、民宿、酒店等,由街道征收民房和土地进行整体改造,再交由专业化的市场运营团队负责整体运营,规范管理,拉动人气。而村民所在的私域空间,则充分尊重村民权益,由村民自主经营,以解决就业、增收问题。这样,既兼顾了村民利益,又通过“街道大工委+专业运营团队”的方式,提升了整个片区的旅游品质和管理水平,做大做强“休闲”经济。

  ——党建+企业力量:眼下,慈惠街正结合武汉市“国企联村”行动,广泛联系市内大型国企和知名民营企业,引导相关企业参与石榴红景区提档升级。尤其是要发挥东西湖食品工业强区的优势,引导全区食品企业参与,打造食品行业助力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做优快消经济。

  ——党建+行业协会:慈惠街还充分发挥乡贤能人、农业合作社、新型农民等力量,以行业协会为抓手,以自治促规范化管理,大力发展农业多业态,做强“体验”经济。鸦渡大队就创新了“支部+合作社”模式,通过支部组织引领,成立石榴红农业农副产品合作社,团结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改变以往片区“一家独大”景象,辐射片区周边农产品种植、采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实现会员季度增收30%。

责编:彭磊融媒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