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红色七月。丽江有着闻名天下的山水风光,也有着辉煌灿烂的革命历史,这个七月,一起走进丽江,重温峥嵘岁月的红色记忆吧!
丽江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更是开发挖掘了一批红色体验线路,将红色景点串“珠”成“链”,让市民、游客可以重走红色线路,瞻仰参观革命遗址遗迹。同时,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开南研习所、边纵七支队革命纪念馆、石鼓红军渡江遗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向市民、游客免费开放。
毛泽东塑像位于古城区红太阳广场东侧,建成于1969年10月1日。毛泽东塑像坐东朝西,象征红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体高7.1米,标志党的生日;塑像基座高5.16米,是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发表的时间;塑像体高和基座合高12.26米,寓意毛泽东诞辰日;检阅台高1.949米,寓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台后背景墙立有20面红旗,表示毛泽东塑像落成时正值国庆20周年。
塑像基座南北两侧分别浮雕着韶山、井冈山、遵义、延安、天安门等图像。塑像背景墙为三叠水式语录墙,中间镌刻着毛泽东诗词手写体《满江红》,以此遗迹为载体,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
开南研习所位于古城区开南街道办事处大来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四合院落占地面积206.41平方米,正殿坐南朝北。1946年,中国民主青年同盟成员和万宝在大来村开办农民识字班,此后,中共丽江地下党组织和民青组织在此发动农民运动,组建“云南农民抗争会”。同年3月,建立中共开南支部,成立“开南研习所”,被称为“丽江革命摇篮”。“开南研习所”现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丽江古城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位于大研街道新华社区科贡坊内。纪念馆占地面积1305.69平方米,建筑面积1733.75平方米,既是红军长征过丽江的重要纪念地,也是体现纳西族特色与外来文化融合的标志性建筑。
纪念馆在红二、六军团过丽江指挥部旧址上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运用图片、文献、实物、视频等现代科技综合手段,重点展示了红二、六军团在面对敌人围追堵截时,运筹帷幄,实施“抢渡金沙江、北上抗日”的重大军事战略历史,生动再现了革命先烈钢铁般的意志和伟大光辉历程。
方国瑜故居位于古城区大研街道办事处五一街文治巷,是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筑占地面积1320平方米,整个故居大院由两个四合院和两个三坊一照壁建筑构成,内含跑马转角楼、天井、花园、书房等七个大小院落,共72间房屋,四邻有昔时的书院、流官府、文庙、武庙等遗址,是古城中多元文化荟萃之地。
走近故居,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忆,会让人不自觉地停留在门前,注视和思考……
丽江古城滇西北革命根据地暨边纵七支队纪念馆,系统完整地展示了滇西北人民的革命历程,特别是边纵七支队的革命斗争历史,全面展示了丽江这个多民族、多社会形态的解放区根据地的建设历程。
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位于玉龙县石鼓镇,纪念馆内有两个常设展区。2009年5月,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被列入中宣部公布的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9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据了解,1936年4月25日,由贺龙、关向应、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占领丽江后,即分兵两路,奔赴石鼓镇抢渡金沙江。在石鼓镇以上60多公里江岸的5个主要渡口上,以28个船工、7只木船、20多只木筏,经过4天3夜,将红二、六军团1.8万人全部渡完,将追敌远远甩在金沙江对岸,顺利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永胜边屯文化博物馆位于永胜县程海镇凤羽村委会毛家湾北湾村,这里是伟人毛泽东第二十代先祖毛太华居住了三十多年的地方。博物馆成立于2011年12月26日,总占地面积64亩(42668.8㎡), 分为边屯文化博物馆和毛泽东祖先纪念园两部分。
宁蒗县革命烈士陵园建于1957年,位于县城西部,赤格阿龙路中段。是为纪念在小凉山平息叛乱中光荣献身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陵园总占地面积6亩,陵园内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完好。陵园中间耸立着纪念塔一座,塔正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鎏金阴形文草大书,底坐四周刻有花纹图案。
革命烈士陵园于1986年公布为宁蒗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列为丽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除了这些,丽江还有很多红色教育基地及景区(景点),等你来了,慢慢去探寻吧!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木琼晓 文/图
部分图片由受访单位 供图
见习编辑 杨奥
审核 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