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28日,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中,云南省永仁县莲池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查利么村党总支书记李云燕被评为云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李云燕是一名怎样的党员,听听她的搭档查利么村委会主任何袁燕怎么说?
(查利么村委会主任 何袁燕)
进入查利么村的路上,大片大片的果园分布在道路的两边,郁郁葱葱,水茵茵的绿色映入眼帘。一排排整齐规范的房屋在查利么村延展开来,俨然是一副美丽乡村的新风貌了。
过去,查利么村是永仁县经济较贫困、人口最多、移民任务最重的村,干旱缺水、基础设施薄弱一直制约着查利么村的经济发展。
为了让村民能够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作为查利么村的党总支书记,李云燕团结村“两委”班子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她基本一年365天都在这里值班值守,已经把村委会当成家了”,查利么村委会主任何袁燕说道。
“她是一名有毅力的党员,一名能把工作做得很细的党员!”
2009年,何袁燕通过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到查利么村任职,这是她第一次见到李云燕。在任职几年后,因家庭原因,何袁燕离职回家待业。面对人才,李云燕不想错过。于是,在多次联系邀请未果后,李云燕来到了何袁燕家中,对其进行劝说,最终在李云燕的坚持努力下,何袁燕返岗工作。
“她对我来说,亦师亦友,像一个大姐姐,在生活中,我总会把烦心事说给她听,她总会不厌其烦的鼓励我,在工作中,她又教会我许多方法。”何袁燕说。有毅力、心很细是何袁燕对李云燕的评价。
在开展乡村振兴的工作当中,面对不配合、不理解的村民,李云燕更多的是到村民家中进行耐心的疏导劝解。在开展民众劝解工作中,经常遇到无法劝解的村民,面对这种情况何袁燕很是头疼,于是,隔三岔五她就会向李云燕讨“妙招”。
李云燕的经验是,“劝解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在何袁燕眼里,在进行民众劝解时,李云燕总是既坚持又认真。她找准民众关注的点,说民众能接受的话,一次不行,那就多次,切实把道理扎根到村民心中。“村民都很愿意听她的话。”
何袁燕见证着,认真细致的李云燕,时常和群众一起,用自己的细心、耐心去察民忧、析民情、解民困、满民意,切实做好群众服务工作,推动乡村振兴更好地开展。
“她是一名敢于尝试、雷厉风行的党员!”
为了让村民们尽早走上脱贫致富道路,李云燕无数次实地踏勘规划村组产业发展。
村子最开始种植荷兰豆,但因为气候、市场、经验等一系列原因,荷兰豆的种植在不成熟的规划下以失败告终。后来,通过对查利么村的综合分析,李云燕转变思路,改种小枣。
她与三名党员干部一马当先,发挥党组织领路和党员的带头作用,示范种植,并到各地去考察走访小枣种植情况,学习经验。在李云燕的多方奔走下,查利么村先后引进了15家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农特产业,并先后成立小枣、葡萄、彝绣等9个专业合作社,实现产业发展更专业化、精细化。在产业振兴的道路上,李云燕不断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查利么村自己的路,那就是大力发展、石榴、柑橘和葡萄等产业。
“在支书(李云燕)的带领下,我们村子的产业发展越来越好。”何袁燕激动地说。目前,全村共发展葡萄5000亩、小枣2600亩,每年可为群众增收600余万元,人均增收近1500元,彝绣产业每年产值达800万元以上,人均可增收近940元。
经济水平提高后,李云燕开始为村民谋求生活质量的提升。产业立起来后,大伙儿要改造村庄环境,人居环境就成了李云燕要攻克的下一个难题。
于是,李云燕开始向各方筹资,几经周折后,筹资500多万元,由此,就开始了美丽乡村的建设。针对村庄环境的改造,李云燕联合村“两委”班子、党员干部,新建、改扩建村组活动场所14个,实现小组活动阵地100%全覆盖;通过“五强五化”,抓实14个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建立健全“五联系机制”;把全村划分为17个责任区,分片区明确责任人,落实各片区卫生各人负责制。在一系列的措施下,查利么村的卫生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总是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的李云燕,用一副柔肩担起了重任,成为了像何袁燕一样更多奋战在一线的党务工作者心中鲜活的优秀党员标杆,她为永仁党史描绘了光辉的章节!
文旅头条记者 马勋梦 文
刘珈彤 唐永贤 统筹
邓斌 孙兵 张松平 张永强 图片/视频
责编 马寅瑞
见习编辑 王楚云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