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左脚调”合唱套曲在昆首演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刘娅娟 文 姚智慧 图)7月12日晚,由云南省青少年音乐艺术协会创编的2020年云南省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省级项目彝族“左脚调”合唱套曲在昆明首演。

左脚舞,是彝族的传统舞蹈,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早在康熙年间,就有左脚舞最早的文字记载。2006年,牟定“左脚舞”被国家文化部收录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跳“左脚舞”,唱“左脚调”,这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在云南彝族群众聚集区早已成为一种民间时尚。

近年来随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左脚舞”在全省范围的流传,跳“左脚舞”,唱“左脚调”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在我省城乡及一些周边地区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无论是在农村、城镇、在广场、在公园、在旅游文化景点,都大量群众在跳“左脚舞”,唱“左脚调”。

为更好地体现出彝族“左脚调”的民族音乐艺术内涵及艺术鉴赏价值。2018年起,云南省青少年音乐艺术协会举办了多次研讨会,就如何提升彝族“左脚调”文化内涵、历史意义和艺术鉴赏价值,推动“左脚调”文化不断创新发展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展开研究讨论。经认真准备,该协会申报的彝族“左脚调” 创编合唱作品套曲项目获2020年云南省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民族文化机动金项目。

在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扶持下,云南省青少年音乐艺术协会从2020年7月启动了彝族“左脚调”合唱作品套曲创编工作。该协会组织项目专家组成员赴牟定县彝族地区采风、调研,在搜集到近200首原生“左脚调”、“山歌”、“酒歌”中,通过整理、研讨创编成《高山顶上茶花开》《彝家调子多》《三月麦子青》《姑娘房恋歌》《小红豆》《放羊放到半山坡》《弦子弹呢好》《正月十五赶猫街》《歌唱丰收年》《好花常在深山开》《留客歌》《敬酒歌》等12首“左脚调”合唱套曲作品,内容主要歌唱彝家人的风土人情、美好山川、美好生活、幸福爱情、民族团结、道德教育等。

此次演唱的彝族“左脚调”合唱套曲用现代音乐语言,破解、整合牟定县彝族地区原生“左脚调”、“山歌”、“酒歌”民间音乐密码 ,让其流传得更远、更久,并在钢琴伴奏的基础上,保留“左脚调”常用的龙头四弦、小二胡伴奏,适当加入打击乐和极具民族特色的树叶演奏,在舞台上传递彝族文化。

不仅如此,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左脚调”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发展,此次演出将“左脚调”充分与合唱结合,让人们以一种新的形式来欣赏和演绎“左脚调”。

演出现场,表演者们用娴熟的弹奏技巧和欢快的调子为观众们带来一场听觉盛宴,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并在文艺工作者及群众中引起广泛热议。

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民族宗教委、省文联、省文化和旅游厅、共青团云南省委、省总工会等单位领导,牟定县委县政府领导及牟定县在昆人员代表及文化艺术界代表观看了此次展演活动。

“今晚的成功演出只是开始,希望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我们将在首场的基础上,再次精心排练、加入舞美效果,在不同地区举办演出,向全国推介云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让人们感受不一样的彝族原生态音乐的质感。”云南省青少年音乐艺术协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朝明说。

未来,彝族“左脚调”合唱套曲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一个新亮点,为民族文化发展增加新鲜血液。



编辑 沈艺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