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省级旅游名村丨走进这个因“哑巴节”而闻名的古村落,品味多彩民族风情

大理州祥云县禾甸镇大营村,是一个彝族、白族、苗族、傈僳族、汉族多民族聚居的古村落,文化遗产丰富,民族特色鲜明。因为一年一度的“哑巴节”盛会,让这个曾经贫困落后的偏僻山村走进大众视野,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王观远 摄影)

(王观远 摄影)

“哑巴节”是祥云大营彝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在大营七宣村举行,相传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2009年8月,“哑巴节”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关于大营“哑巴节”,流传着一个动人而美丽的故事:远古时代由于自然灾害,加之兵荒马乱,人们的生活艰难困苦。寨子里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哑女,为帮助村民,四处乞讨食物和药材。后来,哑女的这份善良和纯朴感动了龙王,并被龙王相中纳为妃子,于是龙王和哑女一起帮助村民度过了难关,医好了疾病,还给村民带来了风调雨顺和平安吉祥。

(王观远 摄影)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是哑女带着龙子龙孙回村看望村民的日子,为了纪念龙王和善良的哑女,七宣彝族人民便把每年的正月初八定为“哑巴节”,延续至今。

(王观远 摄影)

“哑巴节”当天的活动内容有祭拜神树、飘红、跳祖鼓、跳年松、对山歌、打跳、摸泥黑、敬祝福酒、赛装以及到各家各户“跳哑巴”等,以此祈求辟邪免灾、清吉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王观远 摄影)

(王观远 摄影)

美妙动听的彝家调,热情奔放的舞蹈,杯盏间彝家酒香伴着欢笑飞扬,远近而来的数万人齐聚一堂,狂欢共庆,热闹非凡。

青山,流水,萦绕农家小院,洁净、蜿蜒的石板小巷,让人远离了都市的浮尘与喧嚣,漫步流连,静享时光。

(祥云大营过山号。王自林 摄影)

“大营庄,做酒罐,还有最酸咸菜缸,不买大营罐罐心慌慌”。在祥云民间流传的这首歌谣,唱的正是古老的大营陶器制作技艺,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2013年11月,被列入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

据史料记载,大营陶器制作技艺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工序流程主要包括取泥、晒泥、筛泥、发泥、打泥、玩泥、制坯、上釉、烧制、出窑等,从制作工具和制作方法上都保留着陶艺的原始风貌。

大营土陶制品广泛应用于生活用品、建筑、祭祀礼器、装饰品等,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其胎质坚细、线条流畅、造型纯朴,深受欢迎。

大营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七宣村是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赶灯会”从每年的正月初十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舞龙狮、开古街、洞经古乐、民族歌舞、传统手工艺、传统大碗茶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开秧门、苗族开山节等一个个独具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节日吸引着各地游客……

走进祥云大营,徜徉于淳朴恬静的如画山乡风景,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醉游人。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夏仕华 文

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祥云县文化和旅游局 图

见习编辑 王楚云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