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凤庆二道河:全链条组织化打造乡村旅游新样板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刘娅娟 通讯员 胡永涛 禹富华 文)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凤山镇京竹林村二道河自然村位于凤庆县城东南部,海拔2100米,源于村寨东面的二道河向西穿寨而过流入砚池,47户苗族群众世居于此,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基因。

立足资源优势,借力政策机遇。近年来,二道河自然村党总支始终在“全链条、组织化”上下功夫,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在乡村振兴中谋好局、定好舵、步好路,推动苗寨扬帆起航,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路子,成为凤庆县乡村旅游的新样板。

理清单  规划引领组织化

坚持“民主管理、共建共享、群众受益”的原则,二道河自然村党总支成立二道自然村乡村振兴理事会,理事会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充分运用好“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成果,带领群众立足“资源清单”、解决“问题清单”、落实“项目清单”,根据资源分布及功能配套,统一谋划、统一部署,打造“生态种植区”“生态养殖区”“文化体验区”“户外运动区” “餐饮服务区”“禅修养生区”“民宿体验区”“星空体验区”八个功能区,功能区之间布局合理,条块分界明显,“八大要素”齐全,形成了可游、可观、可娱、可食、可宿、可购环环相扣、扣环成链的乡村旅游发展态势。

强统筹  业态布置组织化

坚持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团队做,该村统筹引入三扬文化旅游公司、洤鑫乡村旅游公司和弘扶养殖公司对二道河进行合作开发运营。企业按照理事会统一规划要求,结合自身专长发展优势项目,分别从种植、养殖、游乐、民宿、文化、餐饮等方面各自突出重点,在各功能区布置景区业态,构建了互为补充、互惠互利的利益联结机制。

在理事会的牵头管理下,景区群众结合自家手艺特点,自发开办了特色餐饮店、各类小作坊、小零售店,避免了产品同质化的竞争。不仅如此,通过理事会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业态布置,景区“吃住行游购娱”的消费链条基本形成,发展有序、相得益彰。

促带动  产业发展组织化

坚持上下联动、横向互动,采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合作模式,该村成立了种养殖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提供茶花、杜鹃、重楼、黄精等苗木并回收销售,群众按标准发展庭院经济和林下经济,实现美化庭院、增加收入的双赢格局。同时,以农旅融合发展为突破口,立足二道河景区实际,该村能工巧匠在理事会的组织下重修了水磨房、水碾子、水碓、水拉揉捻机、豆腐坊、酿酒坊、榨油坊等传统工艺作坊。在继承和推广传统技艺的同时,有的农户将产出的农副产品提供二道河特色餐馆使用,有的则加工包装成特色伴手礼,供景区各类小作坊、小商户、小农家乐售卖,产品供不应求,形成了“产—销”一体的闭合产业链条,二道河47户农户实现100%与景区建立利益链接,村民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并带动等上、京竹林片区600多户2500多人增收。此外,该村将村集体资源打包与公司合作,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有效转换,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7万元以上。

善治理  日常管护组织化

“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园自己管”“以下为主,上下结合推进乡村振兴”是该村保持景区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景区建设过程中,84岁的等上村老党员杨学志带头捐款支持连接线道路建设,核心区18名党员示范带动47户农户无偿让出土地建设了5公里健康步道。景区建成后,该村成立了由党组织负责人担任主任的管委会,18名党员分别认领了管护责任区,发动群众组建了能工巧匠队和巾帼志愿队,定期对景区内基础设施进行巡查维护、组织景区卫生清扫保洁活动,形成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不仅如此,理事会积极引导村民树立健康、绿色、清洁家庭新理念,发动群众探索和推广具有乡村气息和地域特色的“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林园、小养殖园、小乐园”的“多园模式”。走进二道河自然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花草繁茂,庭院布局合理美观、室内卫生干净、物品堆放整齐、门前洁净通畅的美丽乡村景象呈现在眼前。


凤庆县委宣传部  供图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