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该知道的“非遗大理”研学之旅背后的那些事儿

来到大理州图书馆的大理读吧,古色古香的木质茶桌上摆放着几盆绿植,绿意盎然的盆栽和茶桌相得益彰。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个简易平房里面实际大有文章,围绕着玻璃壁的书架上摆满了图书,书架上摆放着各种流派的画作,抬头可以看到被扎染布缠绕的吊灯,靠近门边的柜子上放着具有大理特色的下关沱茶……这里正在举办一场“大理非遗研学之旅茶话会”。尽管场馆内坐满了人,但还是一眼就看到了又凡——此次茶话会的发起人。

又凡是一名大理白族作家,在2018年发起了“非遗大理”研学之旅。

关于“非遗大理”研学之旅的那些事儿

“非遗大理”研学之旅的主要内容为剑川木雕、鹤庆银器银制、扎染等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大理泥塑、剑川布扎、洱海鱼鹰驯养铺鱼、白族小三弦、剪纸、白族小三弦演奏、白族霸王鞭等7项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通过现场参观作品、面对面和传承人交流、动手体验制作等方式,对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工艺流程、传承现状等进行深度学习、交流、思考和创作的活动。

此次研学之旅共推出了两条路线,分别是4晚5天的研学之旅和1晚2天的周末游。在这个过程中,学员不仅可以感受大理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学习紫筋灰工艺,听听瓦猫的故事;动手学习木雕工艺,感受手艺人的坚守与执著;参观周城蓝续百年举人院,用沿途所见纹样做一幅扎染作品。还可以领略那些被“忽略”的大理锦绣风光,在晚饭后漫步喜洲田园,听风吹麦浪的声音;闲逛黄昏中的剑川古城,感受千年古镇的历史文化;徜徉鹤庆马厂万亩洋芋花海,参观草海荷花。

又凡,致力于非遗传承的大理白族作家

又凡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条研学线路,还得从五年前说起。

2016年,又凡写了《你看大理获奖扎染布》这篇文章,文中的那块扎染布在2015年获得了大理州首届旅游商品大赛的金奖。当时又凡去到了获奖者段银开的家里,发现段银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于是她成了又凡笔下的主人公。写完后又凡觉得,大理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人,一定要把他们好好地写下来,于是她写了关于非遗的一系列文章。“这些传承人中有的年纪大了,可能想再写他的时候没有机会了,所以要抓紧时间写。”又凡说。

用又凡的话来说,关于非遗的文章写得多了之后,心中水到渠成就有了做非遗路线的想法,2018年,她带着自己的学生尝试性地做起了“大理非遗之旅”。在那一年,又凡跟着跑了很多路线,帮客人拎箱子、拍照打卡,经常搞得满头大汗,但乐在其中,最后便形成了这样一条非常有意义的路线。



“有时候我并不是奔着既定目标去做一件事。”又凡说到,“我先做某一件事情,就像一条河,之后让它流出来,无论它的走向或流出来后它成了什么样子,最终是汇成另一条河、一面湖或是一片海,我觉得顺势而为。”

代代相传的泥塑紫筋灰工艺、举世闻名的木雕技艺、巧夺天工的银器锻制方法、用板蓝根染布的传奇……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祖辈辈大理人留下的宝贵经验,关于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最终能进行到哪一步我们不知道,但正如又凡所说,顺势而为。也正是因为在非遗传承这条路上“顺势而为”的人们,让大理的岁月熠熠生辉,让人回味无穷。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赵娜 文图

部分图片由又凡 供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