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大理实践

云南大理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有历史文化的底蕴、美丽山水的底色、区域资源的底气,也是云南文化发祥地之一。而文旅产业作为大理的优势产业,是加快推进大理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日前召开的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要求,大理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打造世界一流绿色品牌示范区。这也为大理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定位,擎画出催人奋进的新蓝图。

(黄兴能 摄)

以文化之力铸旅游之魂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大理州积极推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加强对全州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文化遗产领域红色旅游、体验旅游、休闲旅游、研学旅行、营地教育旅行和精品旅游线路建设,让更多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大理古城 )

在大理巍山,小小城池中,设有多所学堂、书院、棋院,配备齐全。古塔、古巷、古寺、古宅星罗棋布。这里是南诏文化的发源地,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也是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走进最具代表性的巍山古城,扑面而来的就是浓浓的明清两代历史的气息,在古城内部有着最为原始的云南民族风情,整座古城没有浓厚的商业化气息,生活节奏相对缓慢,是很多游客向往的“桃花源”。

(巍山古城)

同时,位于巍山古城的府城街区包含日昇、月华等社区,地处拱辰门以北,沿月华街——日昇街两侧展开。街区内建于明清之际的土木结构居民建筑依然保存完好,是颇具汉、彝民居特色的商贸、餐饮、风俗街区,还拥有南诏古建筑群。其保护区范围南起水坝街,北至文献街,东至环城东路,西至红河源路。今年1月,该街区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巍山长街宴)

据悉,在巍山共有 2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近3000件馆藏文物,国家、省、州、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处,其中国家级2处。它们是巍山人赖以生存的民居,守护着巍山人世代繁衍,见证着这座古城的兴衰,也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游览。

走出非遗保护传承新路子

一直以来,大理州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动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营造文化氛围,以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契机,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初步走出了一条非遗保护传承与合理利用的新路子。

(白族绕三灵  王仲宽 摄)

目前,全州130项革命文物被省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云南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新增第七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52项,全州各级文保单位达598项。《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于2021年正式施行,实现全州文化领域立法工作的“零突破”。白族吹吹腔、大本曲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新增第五批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1项、传承人154人;全州各级非遗项目达719项,代表性传承人2348人。

(白族吹吹腔)

7月24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大理州人民政府、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非遗数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云南大理召开,标志着我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有了顺应数字技术发展潮流的新载体。

大理州委书记杨国宗在会上表示,大理将以此次会议的举办为契机,全面推动大理非遗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扎实做好非物文化遗产的认定、记录、建档、研究等各项工作,实现传统资源和现代技术的有机衔接,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延续、发展和振兴。

加强保护管理 助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示范带建设

大理、巍山、剑川等地是大理文旅的核心资源,是大理旅游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为保护和利用大理州的历史文化,大理州正在规划将剑川、大理、巍山等地一线打造成为一条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示范带。将沿南北向重点开发巍山古城、大仓、永建、喜洲、凤羽、沙溪、金华等10个古镇,重点培育双廊村、大建旁村、古生村、周城村、寺登村、东莲花村、啄木郎、马坪关等古村,围绕深挖大理历史文化元素的主线,关联沿线城市建设、城镇发展、乡村振兴、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等项目进行名城带建设。

(双廊 张成 摄影)

下一步,大理州将强化立法保护,修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规划,加快古城、古镇、古村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名城保护和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建设。

来源:中国网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 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图

编辑 沈艺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