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刻行”——用镜头定格普洱生物多样性之美!

生活在普洱的你,对普洱的了解有多少?有多久,你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用眼睛和耳朵去触摸普洱的风景和人文?你是否见过真正的普洱,你又有多久没有触摸过故土的温度?

7月31日晚,一场以普洱市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暇刻行——子涵专场摄影分享会”在阿布的火塘举行。在90分钟的分享中,我们跟随着子涵的镜头,开始了一场视觉的盛宴,一起用眼睛和心灵捕捉普洱的生物多样性之美。当天,子涵精选了10幅作品,结合作品主题和幕后故事与摄影爱好者们进行了分享交流。

《景东跳菜》

这幅作品拍摄于普洱市茶叶节期间,反映了景东县跳菜风俗,也是子涵作为摄影师真正拍摄的第一组作品。子涵说,希望通过这组作品可以唤起大家对于当地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视,同时表达了对于摄影初心的坚持,以及初到普洱看到普洱人对于万物的敬畏,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包容。以景东跳菜为载体,唤醒大家对于普洱民族文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信心,将自己作为一束光去让更多人了解普洱,走近普洱。

分享者表示,摄影作品是对于一个地方记录的载体,拍摄者必须要深入到这个地方的文化中,通过这个地方的文化民俗,去看到这个地方的独特性,并且加以记录,摄影应该让更多人看到这个地方的文化魅力,让更多人产生对于故土风物的文化自信。

《三丫果少女》

此照片拍摄于普洱市江城县,是摄影师深入挖掘普洱在生物多样性上的摄影尝试,表达了对于普洱江城节庆氛围的向往,无论是丢包节的国际性与多元化,还是三丫果节的形式感,既可以带动当地果农的经济收入,也可以让外面的文化走进来,让自己的文化走出去。同时,还表达了作为摄影师对于以三丫果为代表的普洱物种多样性的认知与了解,通过三丫果与当地老百姓的和谐共生,能够看到普洱人对生态的保护与理解。

分享者希望大家可以关注生活中质朴与平凡的人们,可以多去关注生物多样性与民族包容性的共生共存关系。鼓励大家走进生活、走进每一个民族背后的故事,将人文与当地自然生态进行串联,多方位综合展现出一个地方的民俗生态与自然生态,要多将本土文化带出去。

《景谷火把节》

通过景谷火把节,摄影师在分享会上提到了普洱景谷的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高度融合,介绍了景谷县的“塔包树,树包塔”的自然奇观,也推荐了景谷傣族文化与彝族文化的和谐共生。火把节与泼水节的“水火相融”,在普洱这片区域进行了深入的展现,普洱少数民族对于自然界物种的包容与博爱,比如普洱人对于大象的偏爱,对于孔雀的喜欢,对于寨心古树的保护等等,普洱人通过万物有灵,敬畏天地的方式,保护着生长着万物的这片土地。

分享者表达了在摄影过程中对于一张照片的执着与坚持,通过等待四个小时拍摄的这一张照片,告诉大家其实任何爱好都要付出坚持与热爱,很多好的摄影作品都是需要等待的,如同我们对普洱原生态的环境保护一样,不仅仅是一朝一夕的热情而是数年如一日的坚持,鼓励大家在做摄影或者其他爱好时要拥有一颗愿意坚持和热爱的心。

《墨江星轨》

你是否想过古老的农耕文明与普洱生物多样性的关联,是否遥望过万里星河,思考过星球的美好?你是否愿意追寻星星的轨迹,去成为仰望星空的人。分享者表达了对于墨江民族生态与哈尼梯田文化有机统一发展的认可与向往,哈尼族通过在天地之间生存以及对自然的共生共情,表达了自然生态与人文劳作的和谐共生。

分享者表示,运用星轨与民族图腾石刻的结合,表现出自然时光与人文历史的碰撞,通过照片的美感让每一个人获得新的思考;在摄影经验上,分享者希望大家愿意去融入不同素材与文化,将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进行结合,从新的角度拍摄出不一样的摄影作品。

《被救助者——白颊长臂猿》

这张照片以被救助者——长臂猿背后的故事,表达了普洱人对于本土生物的关怀与帮助,通过生活在景东镇沅一带的长臂猿,向现场观众阐述了普洱人与动物的关系,对于普洱本土自然环境与当地人的关系,无论是千家寨原生态和谐共生,还是景东长臂猿观测站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都是普洱人为生物多样性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

分享者希望通过这一张照片,诠释普洱人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坚持与努力。在摄影方面,分享者鼓励喜欢摄影的人在拍摄一张照片的同时要多去关注照片背后的故事,每一张照片不仅仅要美,更要具有质感,有故事性,鼓励大家在拍摄照片时多倾听,多观察,让自己的心沉淀下来。

《航拍梅子湖》

人生很多事情或许换一个角度看待就换了一副模样,那么摄影也是如此吗?分享者通过新角度航拍摄影,表现了梅子湖与当地老百姓的共生共存关系,通过航拍更能够展现出普洱的森林覆盖率与整体环境,分享者希望人们可以看到普洱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优势,提升普洱的绿色自信。

分享者表示,普洱是一座天赐之城,也是一座绿色之城,只有发现这座城的美好才更加愿意去保护它,去爱护它,去宣传它,让更多人知道普洱,知道云南,知道绿水青山的意义。在摄影方面,分享者希望大家可以通过不同角度和纬度去发现生活的美,在拍摄照片时一定要避免单一思维、单一角度去拍摄事物,去看待问题,正如普洱的生物多样性,只有多角度,多元化,多维度我们才能更加透彻地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祭茶树》

古老民族的仪式感是否传承至今,古老民族的仪式感在如今是否依然具有现实价值?分享者表示,希望通过祭祀茶树这个切面,呈现出普洱茶与其依存的多民族生态社区和以景迈山为代表的立体综合生态景观,展现生物多样性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根同源。普洱古茶树之所以可以成为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得益于当地自然的原生性、多样性的共生共长,共栖共荣。这种共栖共荣多样性的具体体现,既是山川气象,万物苍生,也是民族部落文化,展现出自然万物的生生不息以及造物平衡的繁衍之道。

分享者说,无论哪种形式的茶朝拜,回归本质都是人对自然的敬畏,都在展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闪烁着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通过旁观的角度,去记录一个摄影者看到万事万物,不去干预的最佳状态,要学会用光影去记录故事,而不是用相机去创造故事、导演故事。

《云海上的奔跑者》

记忆中是否有瞬间的永恒?摄影作品到底是安静的坚持还是瞬间的捕捉?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关联共生,发展共存是否在普洱真的存在?分享者通过这张照片介绍了宁洱县的美丽,宁洱头顶星河万里,中间云海磅礴,地面人间烟火;左手是盟誓之城,右手是茶源道始。

分享者说,之所以选择宁洱这张照片,也是暗合着宁洱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创新,运用乡愁与青山绿水去适应时代发展,体现自然云海与勇敢跨越的完美契合。摄影不仅仅在于守,更在于抓,在于对瞬间的抓取、对于摄影主题的表达。很多时候摄影作品的主题具有拓展性,当我们赋予它不同主题的时候,或许摄影作品便会具有不同的现实价值。

《龙摩爷祭祀》

什么是天与地对话,什么又是人与天地的对话?此照片拍摄于普洱市西盟县龙摩爷景区,分享者通过它想表达出普洱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与当下生活的关联。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朝圣者,这不仅仅是关于人生选择问题,更是我们与自然万物建立何种关系的问题。当地佤族通过祭祀龙摩爷、拉木鼓等民族活动完成自己与万物的关联,建立了保护、包容、敬畏万物的关联,实现民族发展与生态和谐的共生、共情关系。

分享者表示,希望摄影人能够沉淀下内心,去拍摄民族内核的东西。要先去了解这个民族,以及这个民族背后的文化,要去懂得他们为什么坚持这些仪式,只有对于摄影本身具有敬畏之心,懂得被拍摄者的智慧与传承,摄影作品才会具有温度与光芒。

《勐阿口岸》

你是否愿意用最平凡的视角去记录一个时代,你是否愿意作为最平凡的个体去促进时代的发展?你是否在某一刻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骄傲?分享者通过这组照片展现出勐阿口岸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通过生活细节表达了老百姓对于万物的敬畏之心,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

分享者表示,希望通过此照片能够以点带面体现出普洱市作为边境州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不仅立足于辖区之内,更能影响到周边区域的状态。通过在普洱建立科学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影响到周边国家、地区,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体,这是关乎整个人类的事宜。通过组图平淡的叙述,如实记录看到的细节。经过时间的沉淀作品会更具力量,在平淡的生活中挖掘有深度的故事,摄影作品才更具深度与思考的力量。

分享会结束后,部分观众表示,原来,摄影作品是有灵魂的。这不仅仅是一场摄影分享会,更是一场摄影哲学课。普洱学者郑立学表示,通过此次分享会,他看到了不一样的摄影视角,看到了普洱生物多样性的不同维度的解读。

最后,子涵还展示了《景迈山晨曦》《女儿与普洱咖啡》等作品,他希望通过这场摄影分享会让大家感受到普洱之美,同时也为助力CBD COP15在云南召开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倡导大家热爱大自然,热爱身边的万物生灵。

(《女儿与普洱咖啡》)

摄影师子涵,本名张鹏飞,在普洱定居10年,期间,被普洱的人文、生态所吸引,跑遍了普洱的各个角落。多年来,他以自然生态为主线,以普洱九县一区的生物多样性与民族多样性为主题,用心、用情将普洱的山山水水、一花一草、人文风物定格在他的照片之中。

通讯员 子涵 文/图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