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建水县“三韵”凸显文化旅游发展成果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孙思漫 通讯员 金翠芬 文)建水县“古韵、乡韵、文韵”优势明显,具备支撑红河州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的独特优势、良好基础、巨大潜力。近年来,建水县充分发掘文化旅游优势,打好“古韵”牌、画好“乡韵”图、念好“文韵”经,凸显文化旅游发展成果。

推动以“古城”为主的文物保护传承,打好“古韵”牌。建水县从抓好古城内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街区文化内涵、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着力,用活“古建筑博物馆”和“古民居博物馆”的丰富资源,实施了新老十大院落等文物保护修缮及利用项目。建水文庙、朱家花园、朝阳楼、学政考棚与天君庙、诸葛庙、指林寺等文物景点对外开放,并利用文保资源,挖掘古城文化内涵,客栈民宿群、庭院剧场、文化书院、城市书房等相继呈现。


近年来,建水县建成以古城朱家花园为主的特色文化创意区、以指林寺片区为主的临安府署景区、以听紫云客栈为代表的特色客栈群。建水县先后共有33个村落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

“十三五”期间,建水县投入文物维修经费5000余万元对团山民居建筑群、指林寺、文庙及传统村落内低级别私人产权文物点等进行了修缮。同时,投资1980万元实施“拯救老屋行动”,修缮完成87栋民居,积极培育旅游业态,让老房子保值、增值。聚焦“古韵”优势,优化游客到建水深度旅游体验,学政考棚沉浸式演出、朝阳楼灯光秀等各景区、点文旅活动相继登上央视新闻,极大地提升了建水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造以“乡愁”为主的乡村特色旅游,画好“乡韵”图。充分发挥建水县文化旅游产业优势,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全力打造一批旅游特色村镇。比如:西庄镇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录,被列入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西庄紫陶小镇上榜“中国最美50个特色小镇”;团山村上榜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建水县还积极推进以打造百年米轨火车体验文化廊道、泸江河生态骑行廊道为主的滇南最美乡愁之旅项目及泸江烟柳田园综合体项目。结合两个特色小镇建设,累计投入10.2亿元,完成古村落停车场、旅游公厕、古村修缮与保护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工作,有效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旅游氛围。

同时,建水积极推进半山酒店项目建设,完成蚁工坊、栖云会茶庄园半山酒店建设并投入运营。借助建水发达的现代农业优势,大力发展田园风光游、生活体验游、农事采摘游等农耕文化体验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目前编制完成《建水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建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建水县泸江河流域整体提升改造全域开发项目总体规划》等各类总体性规划及碗窑村、新房村、红庙村等11个旅游特色村的概念性专项规划。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建水古城——翰墨诗书满城香”、央视10套《味道》栏目、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等节目,扩大了建水旅游的品牌影响力。

发展以“紫陶”为主的文旅特色产业,念好“文韵”经。建水县始终坚持把紫陶作为文化旅游和对外交流的一张靓丽名片,积极培育文化旅游、文博服务、文化创意、休闲娱乐和观光农业等相关产业,将建水紫陶作为产业要素和文化要素植入建水临安古城、建水西庄紫陶小镇两个特色小镇。

建成建水紫陶创意园、紫陶文化艺术中心、紫陶艺术体验基地、紫陶博物馆、紫陶百工坊、碗窑古村保护等项目,打造出紫陶街、蚁工坊等创新业态,形成创意设计、生产加工、文化传播的聚集区。

截至目前,建水县共建立国家、省、州、县级生产示范基地、传承点等13个,培养紫陶烧制技艺项目传承人68名,汇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共34名,吸引外来创意设计及工匠创客近千名。

建水紫陶被列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紫陶技艺被公布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2019年建水荣获“中国紫陶之都”称号,2020年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获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版权示范园区称号,积极开展建水紫陶文化节、中国四大名陶展等节庆活动,让更多国内外游客熟知建水紫陶。

“十三五”期间,建水紫陶注册登记生产销售业户从872户增加到1864户,紫陶产业年产值从11亿元增长到35亿元,实现年均增速33.56%。此外,成功打造了临安路、翰林街、小火车1915艺术区、小桂湖市井文化街等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文化街区,并在各条特色街区打造百姓舞台,组织群众文艺演出活动,充分展示建水县文明历史和千年古城魅力,使建水县文化旅游品位和吸引力不断提升。



姚智慧 江蕊先 建水县文化和旅游局 图

编辑 沈艺

审核 李亚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