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诗人晓雪和妻子赵履珠:“诗”“歌”伉俪的大理故事

渔船出海去了,

渔船出海去了,

它走得再远,

也走不出洱海的边。

小伙子打渔去了,

小伙子打渔去了,

他走得再远,

也走不出姑娘心间。

                   ——《早晨》晓雪

这是“风花雪月”的浪漫大地,

这是“山盟海誓”的精神故土,

这是大理。

从苍山洱海、望夫云、蝴蝶泉的传说,

到如今在大理旅拍、举办户外婚礼的红男绿女,

这片拥有天堂般自然风光以及古典文艺气质的土壤,

始终生发着如诗般的爱意。

著名诗人晓雪和他的妻子歌唱家赵履珠,这对耄耋夫妻也用相爱的一生诠释着。

阳光八月,走进晓雪老师书房,听这位87岁的老人温暖回忆......

魅力大理滋养艺术伉俪

“少年时期,我便因为求学离开了故乡,后来去了很多国家、很多省份,现在,我仍旧认为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是大理。”

晓雪老师和赵履珠老师都是大理喜洲人并在此长大。

至今,他仍然记得,在自己上小学五六年级时,喜洲商界名流邀请了一对毕业于华中大学的夫妇到寺庙办学,这对夫妇中来自浙江宁波的许清波曾这样评价大理:“我去过江南很多地方,但唯独喜洲背靠苍山雄伟的十九峰,面对着如半个月亮一般的洱海,这片山水是大自然的绝配。”

后来,15岁的晓雪离开了家乡,17岁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统一考试,并成功考入了武汉大学。

“那时,从喜洲到昆明要4天,从大理到武汉要14天车程,由于路程太远,碰到假期我也不回家了,基本都泡在图书馆看书和写作。”据晓雪老师回忆,也就是从那时起,他陆续以“苍洱星”“马行空”“木文羽”等笔名公开在《人民文学》《长江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

他说,“作为大理人,出生在大理,成长在苍山洱海间,我感到幸福和自豪。许多评论家评价我的诗作最好的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关于苍山洱海,另一个部分关于爱情。”

而差不多同一时期,晓雪老师的爱人、白族女高音歌唱家赵履珠考入了大理州歌舞团,后又因为电影《五朵金花》女主角配唱《蝴蝶泉边》而一举成名,被调到云南省歌舞团任独唱演员。1962年,东方歌舞团成立,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心下,赵履珠被调到该团工作,并被送到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进修学习......

晓雪22岁刚刚从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以毕业论文《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登上中国文坛。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晓雪也因此受到一些影响,他说:“那时我是走下坡路,而她的事业却蒸蒸日上,在北京也有很多人追求她,我已经做好她不回来的心理准备。”

事实上,在赵履珠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她的内心始终涌动着深深的牵挂,关于家乡大理的父老乡亲,还有那与她约定了婚期的爱人。

回归故里 成就“诗”“歌”人生

原来,两人约定1962年中秋结婚。可因为赵履珠调离云南,原本说好的婚礼不能如期举行。每每演出和学习之余,与晓雪的书信往来成为了她的精神寄托。

“她最初为《五朵金花》配唱《蝴蝶泉边》的时候,总是唱不好,导演和作曲家启发她,不要想着是为电影的主角唱,而是为自己唱,想着自己的爱人,倾吐自己的心声。后来,她再唱,就通过了。”晓雪老师幸福地说,这首歌成为全国传唱的经典。

对爱人的强烈牵挂、思念以及对家乡民族音乐的热爱,让赵履珠谢绝了东方歌舞团的多次挽留,毅然决然回到了云南歌舞团。

1965年7月17日,两人终于结束了长达八年的恋爱,举办了婚礼。

没有华丽的婚房、没有宴请宾客,甚至没有像样的仪式,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只是买了一些糖果分发给了挚友亲朋,与大家一同分享甜蜜。而他们收到的结婚礼物是《毛主席语录》、碗筷、镜框......却足以一辈子珍藏。

后来,周总理出国访问路过昆明,在一次联欢晚会上,周总理一眼认出赵履珠,并询问她:“你怎么回来了?”得知情况后,周总理鼓励赵履珠更多深入本民族和其他边疆民族的生活,从民族民间的文艺遗产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歌舞中汲取营养,充实提高自己。周总理叮嘱她:“不管在哪里,都要为各族人民歌唱!”

如今,回望人生,半个多世纪过去,晓雪著作颇丰,已成为享誉中外文坛的诗人、散文家、评论家;赵履珠也成为了人民喜爱的民族歌唱家。

两人在各自的领域成为了佼佼者,同时,也不断用“诗”与“歌”的对话,留下了无数经典的合作作品。由晓雪作词的《弹起三弦唱不尽》《金花的歌》《洱海情歌》《丁香花》等歌曲,在赵履珠的演绎下愈发出彩,成为他们爱情佳话的艺术印证。

剥离开对艺术的贡献,回归生活,晓雪和赵履珠也是普通的夫妻,他爱吃她做的“冻鱼”、“凉拌菜”,他懂得她的操劳、包容她的脾气。

“大理山美水美,白族人讲究家风和从一而终。我希望到大理举办目的地婚礼的年轻人们在这片山水中拥有美好的回忆,白头到老!”晓雪老师满是爱心祝福道。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刘珈彤  张敏 文

江蕊先 图/视频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 谢同希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