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名老支书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后坚定表示: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北京来信,佤山沸腾

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寄予深切勉励、谆谆嘱托。这是载入阿佤山历史的时刻,佤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阿佤山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

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班洪、班老乡9个边境村的三翁、三贵、俄松、三木嘎、尼红、赛金、岩翁、岩团、三木水、岩板10名老支书,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有的任职长达30余年。他们见证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阿佤人民从告别原始社会生活,到整族摆脱贫困、实现第二次“千年跨越”的伟大成就。他们由衷地表示,阿佤山的发展巨变,是党的光辉照边疆的生动写照,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没有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就没有阿佤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一起听听这10名老支书

收到总书记回信后

都说了些什么

班洪乡公坎村老支书 三翁

“以前村民住的是茅草房、杈杈房,走的是泥巴路,遇上下雨天,房子里漏雨、路上的泥巴没过了小腿。”班洪乡公坎村老支书三翁感慨道,现在的日子好了,村村寨寨漂漂亮亮、干干净净,大家不愁吃、不愁穿,住房、教育、医疗有保障,阿佤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班洪乡公坎村老支书 三贵

班洪乡公坎村老支书三贵表示,在党的好政策支持下,阿佤山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就医就学条件有了很大提升,佤族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我要把总书记的回信传达给每一个村民,把总书记的牵挂和嘱托带给每一名群众,让大家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班洪乡芒库村老支书 俄松

“六十多年前,我们佤族头人给党中央毛主席写信,表达我们坚定要做中国人、坚定跟共产党走的决心。现在我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向总书记汇报阿佤山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佤族群众的幸福生活。”班洪乡芒库村老支书俄松坚定地说,共产党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干,一定把边疆建设得更加美丽富裕。

班老乡帕浪村老支书 三木嘎

“这几年,佤山的面貌变了,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变了,大家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在党的领导下脱贫致富。”班老乡帕浪村老支书三木嘎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总书记的回信定能鼓舞佤山儿女更加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班老乡班搞村老支书 尼红

班老乡班搞村老支书尼红说,原先我们住的是茅草房,后来又盖石棉瓦房,现在住的是两层的平顶房,有太阳能洗澡间,有冰箱等家用电器,想吃什么有什么,党员带头抓发展、抓建设。“现在的年轻党员有思路、有想法、有胆识,一定会比我们老党员做得更好,也一定会带领群众过上更幸福的日子。”尼红说。

班老乡下班老村老支书 赛金

“爱国守边的精神要代代相传。”班老乡下班老村老支书赛金激动地说,我经常给村民们讲班老回归前和回归后的变化,讲生产生活的发展,激励佤族群众爱国、爱边、爱家乡。疫情期间,村里每家每户都出人,志愿到边境上值守、巡逻。林中蚊虫、毒蛇很多,每次巡逻都很艰苦,但没有任何人抱怨。大家都知道,守好边境就是守护好自己的家园。

班洪乡班洪村老支书 岩翁

“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我们寨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班洪乡班洪村老支书岩翁说,以前村民的生活很艰难,粮食不够吃,一年中有半年缺粮。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引领下,佤族群众积极发展橡胶、茶叶、蜂蜜、辣椒和红色旅游产业,全村200多户、1200多名佤族群众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过上了好日子。这都得感恩党中央、感谢总书记。

班老乡上班老村老支书 岩团

班老乡上班老村老支书岩团表示,年轻干部是村子未来的希望,作为老党员,我们要把爱党爱国、为国守边的精神一代代传下去,继续带领阿佤人民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保卫边疆、保卫国土、安定团结。

班老乡新寨村老支书 三木水

“现在的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走到哪里都是美丽的村寨。”班老乡新寨村老支书三木水坚定表示,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引领乡亲们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带领群众努力搞生产、搞经济、抓发展,一天更比一天好。

班老乡营盘村老支书 岩板

班老乡营盘村老支书岩板高兴地说,实施脱贫攻坚以来,国家给了我们资金、项目和边民补助等各种支持,帮助我们解决了产业发展、住房问题。现在村子里互通了硬板路、通了水、通了电、通了互联网,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舒坦,这就是真正的小康生活。

纸短情长,字字暖心

总书记的回信让10名老支书

深受感动,备受鼓舞

也进一步坚定临沧各族干部群众

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和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决心

来源 云南发布、今日临沧责编 杨奥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