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楚雄州永仁县中和镇的山林依旧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毫无林寒涧肃的凋零之感,让人不禁想起“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诗句。刚走进直苴村,就被一片挺拔苍劲的树木所吸引,有拏云攫石之势,沉雄古逸之风。村子宁谧安详,远山峰峦叠翠,令人心旷神怡。
(王成彪 摄)
近距离去观察千枝竞秀的细节之美,叶片郁郁芊芊,同时发现它们是有身份的,每一棵都挂着有专属编码的信息牌。“滇朴,榆科朴属植物,乔木,高达30米,树皮灰白色;叶厚纸质至近革质,通常卵状椭圆形或带菱形,长5-13厘米,宽3-5.5厘米。果梗常2-3枚(少有单生)生于叶腋……”
滇朴之美,美在树型俊秀,树冠丰茂,没有张扬之处,却透着神姿高彻之韵,非野花凡草的姿态。“人挪活,树挪死”,直苴村的这些古滇朴,凝神伫立350年,见证了天地悠悠,见证了历史变迁,见证了彝族赛装的情怀。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在这里举办的正月十五前后庆贺新伙头接任的盛装集合,便是“赛装节”的雏形。
(扫描树干上二维码后的信息)
直苴的赛装节,相传起源于与唐朝几乎同始同终的蒙舍南诏时期,是彝族先民从狩猎游牧向定居农耕的过渡时期,带有农耕祭祀的文化烙印,与比美赛装紧密结合在一起,发展为悦神与自娱相融的活动。现代的赛装节为居住分散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魅力展示的机会。当代,直苴赛装节更是发展为彝绣文化的传播平台,各族同胞的欢聚盛会。
(赛装节 张桂伟 摄)
彝绣以花常见,题材丰富,用色大胆夸张,绣法多样,风格迥异,是彝族人在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再创造的手工技艺,是彝族文化的瑰丽宝藏。发展至今,彝绣已经是永仁县的产业名片,永仁是楚雄彝族自治州中绣女最多的一个县,拥有近万名绣女。在永仁各处,经常能看到身着色彩浓烈绣花衣裳的男女老少,分外喜庆,彰显地域风情。
(赛装节 张桂伟 摄)
人们能够描述四季,除了冷暖,多是因为植物有随着太阳变化的外部特征,让我们领略春华秋实。树木从青涩到茂盛,从衰落到饱经沧桑,一岁一枯荣,每一次轮回都展示了一轮太阳的周期,生命不变的承诺。
(王成彪 摄)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的精华;是林木资源的珍宝;是地方生态文明程度的标志。彝绣是文化的精粹;是精神的财富;是民族审美的内涵。它们承载了光阴,寄托了乡愁,是直苴村人文地理凝练出的诗篇;是岁月翻云覆雨中,难以磨灭光彩的至宝。
来源 永仁融媒体中心
记者 王韵鸥 文/图
通讯员 张桂伟 王成彪 图
通讯员 王成彪 视频
责编 杨奥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