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公示!丽江宁蒗泸沽湖拟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按照《关于开展2021年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环办水体函〔2021〕125号)》要求,近日,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2021年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目前,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美丽河湖案例133个正在公示,公示期为2021年8月30日至9月30日。其中,丽江宁蒗泸沽湖 入选优秀案例公示名单。

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需要哪些标准?一起来了解下!

据了解,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是指地方政府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系统解决当地河湖生态环境问题,或维持当地优良生态环境不退化,使河湖保持或恢复“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美丽景象,让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以上所称河湖,可以是完整的河湖,也可以是河湖具备一定生态完整性的重要河段或湖区。相关河湖原则上应设有省控及以上监测断面(点位)。

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是建设美丽中国好经验好做法的生动体现,应当具备明显的示范价值。

(木琼晓 摄)

泸沽湖位于川滇交界处,面积50.1平方公里,湖水库容量22.52亿立方米,最大水深105.3米,最大透明度达13米,属川滇两省共有的高原湖泊。

近年来,云南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保护治理政治责任,采取“五真”措施,实施系统治理,像保护眼睛和爱护生命一样守护“东方女儿国”的“母亲湖”。

(赵泽华 摄)

经过长期努力,保护治理硕果累累。《丽江市泸沽湖保护条例》《丽江市泸沽湖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泸沽湖景区环保配套设施建设标准》等地方保护法规相继出台实施,“控湖转坝”“湖边游览、湖外食宿”的战略布局稳步推进,滇川共治机制日趋顺畅,处级领导包村负责的网格化管理机制不断成熟,“综合执法+联合执法+社区协管”的日常监管体系日益完善。

(木琼晓 摄)

“十三五”以来,泸沽湖共投入保护治理资金13.58亿元,完成5条主要入湖河道、4条山水沟渠治理和133亩环湖生态修复;全面拆除沿湖17处亲水平台、6个码头和临湖80米生态红线范围内160户民居客栈;建成湖滨生态带984亩、污水提升泵站17座、截污管网54公里、污水处理厂1座,实现沿湖污水、垃圾收集全覆盖,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希望之路,实现湖泊保护与经济发展双促进。

流域内人均收入在2003年829元的基础上增长了11倍;2017年,从云南方向进入景区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百万人次,门票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朱远灵 摄)

流域森林覆盖率达80.2%,以海菜花为代表的水生生物不断增多,云南红豆杉、松茸、海菜花3种植物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4种脊椎动物被列入国家级、省级保护动物,其中厚唇裂腹鱼等3种鱼为泸沽湖特有。

目前,湖区水位稳定保持法定水位线,湖泊水质始终稳定保持地表水Ⅰ类,流域内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木琼晓 整理

来源:“云南发布”微信公众号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