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南华县学史力行办实事 文旅融合促发展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华县文化和旅游局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目标,立足部门职能,以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州县党委工作安排及省委省政府楚雄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和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南华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为着力点,紧紧围绕全县“十四五”发展定位、生产力空间布局、重点产业布局等,以真抓的实劲、常抓的韧劲、苦干实干,促进文旅融合推动全县文化和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抓项目重建设,文旅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一是以推动沙桥田园综合体、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城、德茂庄园A级景区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兴阳园林酒店、逯云精品酒店、德茂庄园半山酒店等建设项目,1—7月,全县文旅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6亿元,完成目标任务11.6亿元的91.4%。同时,指导好相关乡镇好做旅游名村创建工作,目前,龙川镇岔河村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命名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五街镇咪黑们村被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云南省旅游名村”;红土坡镇大旭宇村、沙桥镇新华村被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命名为“楚雄州旅游扶贫示范村”,一村一品的乡村旅游新业态逐步形成。二是积极多方争取筹措资金,实施全县“两馆一站”总分馆制建设和县文化馆提升改造。目前,县图书馆通过总分管制建设后,内部功能齐备、设施完善,设采编室、外借室、报刊阅览室等11个服务功能室,有藏书10万余册,期刊100余种、报纸50余种,实行开架借阅达100%,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县文化馆通过实施总分管制建设和提升改造后,馆内设有野生菌展厅、书画展厅、电子阅览室、非遗展厅等8个功能室,有各类非遗展品800余件、艺术展品500余件、野生菌展品60余件,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二级文化馆;10个乡镇文化广播电视旅游体育服务中心均达到了“十个一”标准,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一级文化广播电视旅游体育服务中心2个、二级3个、三级2个;全县共建成村级、村组文化活动场所633个,农家书屋141个、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网点134个,128个村(社区)实现了综合文化服务全覆盖,200人以上自然村均有了文化活动室,每个文化活动室均配备图书1200种、1500册以上,全县形成了运转高效、机制健全、服务统一的图书馆、文化馆集群,全面实行免费开放,实现县、乡、村三级资源互联互通,联动共享,每周开放时间达70小时以上,在供需有效对接、扩大有效覆盖、实现资源整合、推动资源下沉、提高服务均等化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三是积极多方筹措资金400余万元,完成了咪依噜风情谷智慧景区、智慧厕所、智慧停车场等建设和涉旅企业诚信评价等“一部手机游云南”南华板块建设及土城桥湿地公园、鹦鹉山公园、咪依噜风情谷景区等7座旅游厕所建设。同时对旅游景区、星级宾馆(酒店)、乡村旅游接待点等新建、改造洗手设施40余个(含企业自建)。

强服务重实效,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积极探索疫情防控形势下“中国•南华第十八届野生菌云上美食文化节”办节新模式,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2021年中国•南华第十八届野生菌云上美食文化节,积极优化“云上”创意,整合“线下”资源,运用“线上”与“线下”联动和“两微一抖一直播”的方式,开展“云播菌乡”“云游菌乡”“云赛菌乡”“云展菌乡”云上系列活动,持续擦亮“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野生菌之乡”“中国野生菌美食县”文化旅游品牌新形象,使“中国·南华第十八届野生菌云上美食文化节”成为南华乃至云南一场弘扬云南野生菌文化的“云端盛宴”,在云端引起热烈反响。截止8月,中国·南华第十八届野生菌云上美食文化节总体活动线上曝光量超2.7亿。此外,央级、省级、本地主流权威媒体共36个平台(包括央视新闻、央广网、新华网、中新社、中国日报、云南日报等)共计发稿138篇,媒体曝光率超过5500万,办节成效显著。据统计,截止8月,今年南华县共接待国内游客333.5万人次,同比增长30.5%;实现旅游经济收入46.8亿元,同比增长48.6%;全县野生菌集散交易量6793.3吨,交易额69075.9万元,其中:县内产量5180.28吨,产值48459.9万元,为疫情时期南华文旅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二是精心策划、圆满举办南华县建党100周年文艺晚会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风华·初心传承”书画摄影作品展。三是圆满举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献礼建党百年华诞”第16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用非遗作品诠释红色精神,用非遗技艺传承革命精神,用非遗魅力弘扬红色文化,以优秀非遗作品的展演展示,献礼党的百年华诞。四是以县文化馆、图书馆、咪依噜演艺公司为龙头,在全县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1—7月,举办各类培训班26期、开展图书漂流25场次、举办红色书刊布展活动4期;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巡回演出76场次,带动发展了136支业余文艺队。同时,结合疫情防控、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等,创作了音乐快板《战胜疫情靠大家》、月琴弹唱《南华疫情防控顺口溜》、快板说唱《垃圾分类七字诀》等7部文艺宣传作品,用文化的熏陶力和感召力引领风尚、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推动发展。

抓培育促提升,文旅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是加大对餐饮服务业环境提升、服务提质的考核奖励力度,1—7月,完成了1233户“明厨亮灶”工程。二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刺绣”为平台,积极探索“文化+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服饰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丁兰英创办的南华七彩彝州工艺品刺绣加工厂争取培训经费、组织开展培训、搭建网络营销平台;1—7月,“七彩彝州”工艺品刺绣加工厂实现营业收入947万元,从业绣女每月人均增收4900余元,基本建成“公司+协会+绣娘”的运营平台,形成农工商一体化、产工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坚持党建引领,县、镇、村联动,将龙川镇岔河村打造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为全国“文化+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的典范,带动全县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1—7月,全县39户住宿餐饮达限企业营业额收入为1.63亿元。其中:11户住宿业营业额为4285万元,同比增长34.41%;28户餐饮业营业额收入为1.2亿元,同比增长50.75%。

抓传承重保护,非遗工作成果丰硕。多方争取成立了首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阿苏者跳歌调”传习所和首个彝族服饰传习所。建立健全县、乡(镇)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库,对已列入县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项目进行分级保护,同时,对全县非遗展厅进行提升改造,拓展布展空间,丰富展品内容。并以“中国南华第十八届野生菌云上美食文化节”为载体,充分运用现代互联网传媒手段,上线“非遗南华”云上展厅,展出310余件非遗展品,展出时间持续至2022年8月4日,截至8月,全网累计浏览量超过9000万人次,并在云上开幕式上开展了镇南月琴、根雕、彝绣作品现场展演、展示,让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南华县丰富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同时,制定出台《南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考核办法》和《南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资金补助办法》等,定期对全县省、州、县级传承人进行考核,并强化结果运用,按照考核等次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充分调动和督促传承人带徒传艺、培养新人。目前,南华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5项,传承人116人。其中,省级项目10项,省级传承人10名;州级项目12项,州级传承人21人;县级保护项目23项,县级传承人85名。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位居全州第一。

抓监管促规范,文化旅游市场运行井然有序。持续深化“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提升品质”旅游革命三部曲,扎实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全面推行“红黑榜”制度,认真落实云南省旅游新规22条措施和从业人员“八不准”规定,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制度。1—7月,共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9次,日常巡查17次,出动执法人员93人次、执法车辆26辆次,收缴非法出版物22本(册),处置旅游投诉3起,办复率及游客满意率均达到100%。其中,一季度南华县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全州排名第一。

通讯员  李华萍  文

南华县文化和旅游局  图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