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巍山县全面完成古代金石碑碣的田野调查保护和抢救传拓工作

为了保护“古代金石碑碣”这一历史文化遗产,不断丰富巍山历史文化名城的含金量,为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样板添砖加瓦,巍山县文物部门在政协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自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抽调强有力的文博专业人员组成“田野文物(碑碣)调查小分队”开展为期近一年的“巍山县古代金石碑碣田野调查工作”,对全县境内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金石碑刻进行了全面摸底大排查,其中,对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168通古代金石碑碣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抢救保护措施和传拓工作。

(图版一:捲棚水笕真仙小记碑局部)

(图版二:巍山古城明代进士坊石梁题刻)

从这次开展的田野调查资料得知,巍山县境内所见明、清碑刻多达数百余通,这些金石碑碣包括“金铜铭文”“石质碑刻”和“摩崖题刻”三大类型,前者分为“铜钟铭文”和蒙化府学文庙的“铜质祭器铭文”两类;后者又分为城池碑刻,蒙化府学文庙、书院和社学碑刻,祠庙碑刻(碑刻道教宫观、寺庙和祠堂等),津梁碑刻,诰封碑、墓志铭、表碑刻和其它类碑刻。这些“石头上的历史”,其内容文化信息十分丰富,不仅弥补了现存巍山史籍记载不足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同时更加充实了巍山的历史记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块碑刻(拓片)都具有一定历史的可信度,因而具有了历史记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我们可以从中探索古老巍山厚重的历史文化,沉醉于它的绚烂多姿。

(图版三:鸟道雄关题刻)

(图版四:栖鹤楼记碑刻局部

(图版五:惠明禅寺碑记局部)

巍山是南诏国的发祥地,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美的山川、淳朴的民风,古往今来令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尤其是明、清以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社会经济、文化较往昔有所发展,与内地之交往日益频繁,可以说“丰碑残碣”随处可见。这一时期的巍山文风尤为盛炽,上至官家的建城凿池、新建庙学、衙署和建盖亭台楼阁,下至普通庶民的“一家一族”建盖家庙、宗祠都要刻碑勒石已达其歌功颂德,或祭祀,或纪事,旨在“托坚贞之石质,永垂昭于后世”之目的,此一时期,其刻碑勒石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

(图版六:征实征购行政会议碑记)

(图版七:重修巍山青霞观碑记)

巍山的金石碑碣,其形成过程先后经历了唐(南诏)、宋(大理国)、元、明、清和民国几个时期。元代以前的碑碣为数太少,但火葬墓墓碑、墓幢甚多,很多都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总的来说,巍山的金石碑碣最主要的还是以明、清时期的碑刻居多,这些碑碣中详尽记录了各个朝代的兴衰和历史变迁等各种历史信息,其内容涵盖了地理、人物、民俗、政治、经济、军事、文学、教育和乡里条规等等。这些金石碑碣对于民族地区古代的社会、经济、文化、历史事件、人物等的了解、研究和文化资源的深度保护开发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潜在价值和现实意义。目前,所有碑刻拓片正在装裱之中,届时,这些金石碑碣拓片将在巍山南诏博物馆进行展出。

来源 巍山县文物管理所 刘喜树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