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 | 李丽卿:让老百姓感受法治的力量

李丽卿,昆明市西山区司法局棕树营司法所所长。2012年9月,她怀着一腔热情走向了司法战线的工作岗位,这一干就是九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勇挑重担,充分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她踏实工作,为党委政府领导分忧;她爱岗敬业,为百姓群众解忧愁。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她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约束、鞭策自己,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并为之努力实践。九年来调解纠纷上千起,默默奉献,受到群众的爱戴。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没有请战书,没有誓师会,只有一颗身赴一线义无反顾的心。她舍小家顾大家,自觉坚守岗位,主动承担任务,以冲锋陷阵的姿态,扎实的工作作风,穿梭在辖区的每一条道路上。她常常告诉大家“只要人人担当尽责、事事尽心尽力,必将汇聚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伟力。”

棕树营辖区既有城市社区、又有村改居社区,既有成片老旧小区、又有云投中心等新兴商业体,社情复杂,她把建设第一道防线作为首要任务,2018年以来,调解各类民间纠纷228起,成功率达99%。

在推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她以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为核心,认真履职,大胆尝试,着力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一街道一社区一法律服务员”工作机制。

针对西山区棕树营街道某小区10栋危房拆除重建矛盾突出等问题,她充分整合辖区内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和上首律师事务所法治力量,成立“法律专家工作站”,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及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与昆明市人民检察院,率先在全市首家试点开展“零距离检察业务进街道”基层社会治理项目,通过服务辖区民营企业、支持弱势群体起诉、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建立街道检察室、抓好纠纷建议排查化解等检察监督手段,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持续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为加强特殊人群管控,提升社区矫正质量,她对社区矫正对象严格管理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始终将严格管理与真情帮教、提供服务相结合,对社区矫正对象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个人特长进行研究分析,制定专属矫正方案,帮助提高思想认识,关心生产生活;针对特困群体,适时开展帮困扶助,鼓励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克服困难,顺利回归并融入社会,用温情助力社区矫正对象破茧重生。一名社区矫正对象的父亲突然离世,得知消息后,她与同事一起赶到社区矫正对象家中,让社矫对象在伤痛中深感宽慰和温暖。

积极对接协调,在昆明市司法局的实地调研、审查和讨论决定基础上,确立棕树营街道办事处作为2020年—2022年昆明市政府立法基层联络点,3年来共参与省、市政府40多个法规的立法建议征集,有力推动立法工作以人为本、立法为民,发挥立法凝聚共识、统一意志、引领公众的作用;与昆明电视台阳光k2频道《动情帮你忙》栏目携手,全省首创成立电视媒体调解室“西山区棕树营人民调解委员会《动情帮你忙》人民调解室”,调解室的成立不仅是充分发挥了化解纠纷的功能,还以以案释法的方式进行了广泛的法治宣传,更加有力地引导群众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因地制宜打造建设“白马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推动法治文化与社会文化有机融合、法治文化设施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功能互补,让老百姓感受法治的力量。

作为基层的一名司法所所长,李丽卿坚持把培育群众法律思维、法治习惯作为重要任务,发掘自身特点和优势,创新普法宣传形式,使全社会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让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

来源 云南司法行政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