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初,德宏州自然生态保护服务队志愿者郑山河在芒市轩岗乡野拍时,意外遇到一大群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菲氏叶猴”,经过郑山河在现场的统计和对拍摄到的影像资料比对,该种群数量在200只以上,是目前全国发现的最大种群的菲氏叶猴。
中国林业生态摄影协会会长、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建伟介绍,菲氏叶猴(拉丁学名Trachypithecus phayrei )是猴科疣猴亚科乌叶猴属的一种,生活在德宏的菲氏叶猴属于滇西亚种(T. p. shanicus),别名:灰叶猴、大青猿。其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西部(怒江以西)、缅甸东部和北部等地。菲氏叶猴主要生活于2700米以下的原始阔叶林中,树栖,偶尔下地活动。
“我们好多次在一个山涧里遇到这群精灵,有200多只,它们采食树叶后会到山涧的瀑布喝水,它们在瀑布飞流而下形成的彩虹里、瀑布旁的藤子上玩耍嬉戏,那场景像极了《西游记》里的水帘洞。”发现并数次拍摄到这群菲氏叶猴的志愿者郑山河说道。“可能遇到的次数多了,它们对我熟悉了,摆出各种造型让我拍摄,恍若无人的尽情挠痒痒、吃嫩叶、卿卿我我……最珍贵和令人激动的是拍摄到‘小金猴’,菲氏叶猴出生后的6个月里毛发都是金黄色的,之后才渐渐变成灰色,所以菲氏叶猴也叫灰叶猴。‘小金猴’眼睛半睁半闭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妈妈双手采食嫩叶时,小家伙虽然闭着眼睛但小手也不忘紧紧抱着妈妈的腰。每次见到母猴带着小金猴起身飞跃树梢,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它抓不稳摔下去,还好每次妈妈都用非常标准的“一字式”动作完成了飞跃。”说起这群菲氏叶猴,郑山河非常激动。
陈建伟介绍说,菲氏叶猴在中国分布区域狭窄,仅略小于黑叶猴, 20世纪80年代的统计资料显示,该物种的滇西亚种数量仅有1500-2000只。上世纪末,大量热带、南亚热带原始森林被砍伐,菲氏叶猴的栖息地进一步缩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菲氏叶猴在有些栖息地甚至绝迹。通常菲氏叶猴群体大小不超过30只,最多可达60至80只。这次在云南德宏发现200只左右的大种群实属罕见,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大稳定种群,而且这个区域不止这一个种群的存在,这里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菲氏叶猴之乡。
目前,德宏已着手对该种群和栖息地开展严格保护措施。
据了解,近年来,德宏州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最优质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着力在保护生态环境上下苦功、做实事、求实效。同时,将生态扶贫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政府引导、项目带动、群众参与”为主的扶贫方式,谋划长远发展,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美丽生态德宏建设卓有成效。不仅成功打造了“中国犀鸟谷”、实施了中国第一次以州为单位的全方位自然生态影像调查项目—“自然影像中国 美丽生态德宏”摄影年,成立了全国首个自然生态保护志愿者服务队,更有效保护了德宏的青山绿水。目前,德宏州森林面积1152万亩,森林覆盖率68.78%;已发现的高等植物有339科1908属6033种,占全国总数的22.3%、云南省的33.5%;记录有陆生和水生脊椎动物5纲37目114科379属725种,占全国总数的11.51%、占云南省总数的35.13%。现有鸟类680余种,排名全国第一。
云南日报记者 刘祥元
云南日报通讯员 郑彬 朱边勇 文
大山之魂、郑山河 图
责编 章胜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