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七届深圳文博会云南展区,“金木土石布”五韵盛景隆重登场,浸透温度的扎染、手工古法抄造纸术、绚丽多姿的彝绣服饰,晶莹剔透的银制品,传承着千年的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在“安宁扎染”展台前,几位女士争相将五颜六色的丝巾围在脖子上,不停地试看效果,然后心满意足地买下。“安宁扎染”第三代传承人杨语嫣说,安宁扎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扎染工匠的技艺中诞生的具有灵魂的作品。他们所有的丝巾都是桑蚕丝和真丝,通过原生态的染织方法,呈现出古朴典雅、蓝白相间、红黄橙绿的各色丝巾,让观者爱不释手。此次,他们带来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心制作的《一路走来》扎染作品,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为:中国人民站起来篇、富起来篇、强起来篇。从鸦片战争、红船精神、新中国成立、两弹一星、2008年北京奥运会、疫情防控、航空母舰、万里长城永不倒等呈现在扎染画面里,宏大壮观。
在玉溪展台,“亚洲象·玉溪团”IP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宁陶的融合之作——“吉象杯”首次亮相。据玉溪市委宣传副部长赵琳介绍,这次,为参加深圳文博会,“吉象杯”创作灵感来自今年的全球“网红”——15头北移亚洲象。今年4月16日,北移亚洲象群“小短鼻家族”由普洱市墨江县进入玉溪市元江县,途经峨山县、红塔区、易门县、新平县,共在玉溪境内停留92天,于8月12日“世界大象日”当天返回栖息地墨江。象群一路逛吃游玩,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将“亚洲象·玉溪团”的15头大象进行动漫形象设计,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宁陶完美融合,制作推出纯手工陶艺文创产品“吉象杯”。寓意“吉祥”,象征着15头大象与玉溪的奇妙相遇、特殊情感。下一步,玉溪还将推出相关系列文创产品,进一步把“碧玉清溪·象往之地”的玉溪外宣新名片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蒙自市银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带来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母炳林“银饰锻制技艺”传承的一系列银壶系列、银饰系列、银工艺品系列。历经十万次的锤击,万度的煅炼,千般雕琢、百般打磨的银器,泛着银白色的光,讲述着每个银器独有的故事。据展台负责人说,开幕式当天,一个价值4000多元的银壶就卖掉了。
云南木作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作为历届南博会中木文化馆的承办单位,也带来了各类木工艺品,公司通过举办“一展、一赛、一论坛”的国家级活动,整合了全国乃至东南亚国家的木文化产业链信息,累计参展木类企业480家,累计成交4.6亿元人民币。还有刚刚申报“非遗”成功的臻纸轩,专业从事手工古法抄造纸。这次,臻纸轩负责人刘红专门带来了创意于24节气的植物古法手工制做的24张花草纸,体现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特点,受到参观者热捧,特别是具有唐风宋韵特色的几套样品纸很快便抢购一空。
作为多次参加深圳文博会的彝家公社也在展区亮相。公社历经10余年发展,已研发出1000多种彝绣产品,产品远销南亚、欧美等近10个国家地区,带动签约的8000多名绣娘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负责人金永淑说,彝家公社带来的不仅是彝绣,更有多少绣娘的情愫和故事。开幕当天,现场销售额达32600元。山西、深圳、北京等地订货约36万元。
来源:云报客户端(记者 李悦春)
责编 谢同希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