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选松:翰墨之间美美与共

在昆明市盘江东路,有一间名为“无忧斋”的书画室。“无忧斋”主人周选松说:“从这里沿着盘龙江向上游走8公里就可以到松华坝水库。”走到水库是去追寻这座城市母亲河的源流,江边的“无忧斋”里,周选松也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里追寻着书法的源流。

每天凌晨5点半起床跑步,7点到办公室练习一个小时的书法,然后开始工作,业余时间几乎都与笔墨纸砚为伍,这些已经成为周选松数十年如一日的习惯。从执着追求书法艺术的本真,到探寻传统文化的真谛,近60年的时间,周选松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始终如一、持续不断。

中国书画院秘书长梁咏翔评价:周选松先生是一位能够借古开今、学为己用的杰出书法家。周选松先生的书法无论行、楷,还是篆、隶、擘窠,线条总是充溢着屈曲与盘郁,行笔舒缓跌宕、刚毅古拙,用笔苍古浑厚、遒劲沉稳;其书大气而不霸悍,貌似平常,实则奇逸,以特有的风格透露出些许禅意。于劲健、洒脱之中展现出一种脱俗、朴茂的阳刚之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

“那极有功力的行、草、隶、篆积淀着他几十年潜心书艺、博采众长的厚重,一种独有个性扑面而来。”这是文艺评论家程肇琳读了周选松书法后的感受。“行书、草书飘逸流畅、张弛有度、一气呵成,隶书、篆书因法而不泥法,书写布局匠心独运、遒劲有力。读周选松书法在看字、在审美,亦在感受一种文化修养和墨飞笔舞中浸透的灵秀、活泼和快乐的情趣。”

“选松书法,颇有法度,结体谨严、自出机杼、灵动秀逸、揖让有序;尤以隶、行书为擅长。选松的行草书有一种诗意的洒脱与行吟的畅快,他的隶书与篆书中能体现出字法、章法的和谐统一,结字、结构等空间关系具有哲学意味。他的书法不仅具有节奏感,还有韵律美。所以,他的书法o总体看来简单平和、自然灵动,得意之作还神采飞扬。”这是文艺评论家刘明炉对周选松书法的评论。

周选松,1958年出生于大理苍山脚下湾桥镇的一个白族农家,湾桥是大理白族聚居地之一,历史文化丰厚。“我从小喜欢写字,家乡历来尊崇传统文化,父母只要看到我在写字就不让我干活了。从1965年上小学开始,我就练习毛笔字,之后无论是学习、参军还是工作,写毛笔字都成了习惯,只要和人聊天,一谈到书法就倍感亲切,这辈子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周选松说。

年轻时周选松抄过大字报,用红泥巴在墙上写过大标语,参军入伍前在农村教过书,后来在部队上开始临碑临帖,“写大字”几乎占据了他的全部业余生活。1986年,周选松从部队转业到了地方国企,搞宣传、办报纸也跟书法紧密相连。工作之余,周选松拜著名书法家冯国语为师,他一边研究书法史论,一边刻苦研习历代书法名家的碑帖,博采众长、渐行顿悟,周选松逐渐从表面的临摹,向追求书法艺术最高境界、灌注修养、追求个人风格的高度不断攀升。

梁咏翔说:“从继承与创新的视角来看,周选松先生显然是这两种书学思想的忠实信仰者与笃行实践者,他的书法取法古人但绝不拘泥于古人。当今书坛,师古人之迹者多,师古人之心者少。墨迹者,心迹也。周选松先生研习书艺,且以做学问而视之。他既有较深的传统文化学养,又有现代的人文关怀意识。他的书法作品有法度、重意趣,有书卷气,态势自然、气格较高、耐人寻味。他的行书往往在不经意中出佳妙。其隶书功力深厚,个性鲜明。有才情而无传统,作品易失于野;有传统而不见才情,作品易泯于众。只有二者结合方能出精品,方能成大家。为了提高自己的书法造诣,周选松先生临帖不辍,数十年辛勤笔耕,苦苦追求书法的神韵,追求人格的完美。艺术之间的融会贯通给他的书法作品带来了勃勃生机。”

周选松特别推崇颜真卿的书法,他认为颜真卿字里行间有一股让人敬仰的忠勇之气,从颜体中能体味到力量、骨力与气节。因此,他认为欣赏书法,就是在欣赏书法家的艺品与人品。习书学艺,也就是在学习书家的人格、人品。他把追求书法艺术的过程,当做修炼个人人格的过程,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始终保持一种简单平和的心态。

对此,梁咏翔也指出,“数十年来,周选松先生转益多师,精研书法以陶冶情操,不求名利位只重德才识。长年墨香四溢而自觉其乐无穷。仰慕古人拙扑生涩的意境,追求自然飘逸的风格。周选松先生的作品,运线条作点画,布纤浓分疏密;字势不肥不瘦,笔踪无拘无束。温缓平淡、从容不迫,既没有权重声宏者的霸气,也没有藉字盼迁者的急躁。却已形成了率真奇逸、气韵通达之独特书风。”

通过对书法艺术孜孜不倦地研习,让周选松感悟到:“书法的精神内涵和诗、文、画是相通的。我国历代书法大家的作品都充满了文化的韵味和哲学的境界。书法的核心是文化,没有文化内涵的书法不可能被人们所接受和推崇。”

周选松对书法艺术赏析提出了“四美”之见。一是形式之美,书法首先要有好看的形式,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引起大家的兴趣。二是内容之美,书法要能够表现出独特性,展现所蕴含的文化特征,文化乃书法的灵魂。三是人格之美,书法内容展现作者的道德、情操,表达作者对文化、对生活的态度。四是价值之美,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重视书法作品的价格,其实,书法的价值体现于精神文明的范畴之中,主要在于它的审美价值。

周选松认为,书法作为文化信息传播的载体,是一种具有公共传播属性的艺术作品,因此,当代中国书法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雅俗共赏,让所有人都看得懂、读得懂,才能够传导正能量,传播中华文化。另外,还要与现代生活方式有机结合,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够展现书法在当代的价值,具有不竭的生命力。

这些年,慕名登门求字的单位和个人不在少数,但是,周选松始终保持谦卑平和的人生态度,坚持“书赠有缘人”的人生信条,有求必应、只赠不售。他说:“别人不认识你的时候,品味的是你的作品;别人了解你的时候,认识的是你的人品。”

周选松长期坚持“以书交友”、“以书济困”,2008年10月,周选松在昆明市博物馆举办个人专场书法作品义卖活动,将义卖所得的18万多元全部捐给了昆明市慈善总会,用于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当时我的作品标价是每平尺一千元,在昆明文化市场算是高价,之所以能卖这么多,要感谢许多以前求字人的慷慨解囊。”平时,通过书法与别人共同分享快乐,在危难之际,又通过书法带动更多的人一同为国家、为民族出力,这让周选松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

多年来,周选松尽其所能参加公益事业,先后在云南省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袁晓岑艺术园等处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和义卖,将所得善款百万余元全额捐献给社会慈善机构。2012年,周选松被昆明市授予“昆明好人”的荣誉称号,熟悉他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慈善书法家”。

正如汉代大儒扬雄所言“书为心画”;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说:“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如其人”。梁咏翔夸赞周选松“在当下众声喧哗、心绪浮躁的社会语境里,这种散淡古拙的书卷气多么的高贵!他的审美是高雅的,他的气节、风骨、操守和他的书法一样美!”

2018年,周选松专程在家乡举办了为期9天的“清清洱海水,悠悠故土情”书法展暨爱心义捐,向大理市湾桥镇的五所学校捐赠了30件书法作品,积极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周选松说:“大理这块神奇土地孕育了我书法的精气神,雄伟的苍山为我撑起了书法的脊梁,清澈的洱海为我的书法映照出宽阔的胸怀。我要用自己艺术上的多年耕耘回报家乡,进一步唤起人们热爱家乡、积极投身洱海保护的意识。”

周选松在诗作中写道:“点横竖撇捺演绎着人类的智慧,使其不断地游离于装订线以外。以优美的舞姿造型于大雅之堂,翱翔于炎黄子孙的心间。”在他看来,写字就是修行,在书写的快乐中,还能带给别人快乐,让更多人共同欣赏书法之美,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何乐而不为?


人物简介:周选松,字木公,白族,云南大理人,高级政工师,国家一级美术师,研究生学历。现为国务院国宾礼特供书法艺术家、中国书画院副院长、重九书画院院长、华夏惠众国际书画院院长、东盟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元宋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云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云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与开发保护协会副会长、中华大汉书艺协会顾问、昆明慈善总会副会长。2012年被评为十大“昆明好人”之一,2014年荣获烟草行业公益榜样感动人心奖,被誉为“慈善书法家”。

周选松主要作品:

《伊秉绶联》《万树·四时联》《事可·心常联》《北宋王琪梅诗》《查慎行诗一首》《陆游冬夜读书示子津》《长空万里》《学而不厌》《无事·有情联》《富于·老在联》《刘禹锡秋词》《心无挂碍》《满堂祥瑞》。

周选松主要出版物:

《周选松书法作品集》《木公的诗》等。

李阳喜  禹江宁  文/图

江蕊先  视频

责编 谢同希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