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钦入列2021最美县域榜单

9月23日,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在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发布。全国100个县市区榜上有名,作为香格里拉大地上灿烂的风景,耀眼的明珠,迪庆州德钦县位列其中。

据悉,中国最美县域活动是人民日报品牌战略升维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最美县域榜单以县域生态美、人文美、产业美为评价标准,是一个不受任何商业因素影响的公益榜单。在建设“美丽中国”理念、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指引下,发布“中国最美县域榜单”的意义与宗旨在于“发现美、传播美、享受美”,为亿万游客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助推全域旅游发展与经济复苏。

德钦县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德钦,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素有“歌舞之乡”美誉。德钦是云南通往西藏的北大门和茶马古道的咽喉重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在此竞相奔腾,因有“三江并流”奇观而成为香格里拉的秘境。

最美县域德钦魅力几何?

跟随小编一起来领略

多姿德钦—美得如诗如画


有人说,如果你没在秋天去过德钦,就永远不会知道这个地方最美的季节是何等震撼人心;也有人说,如果你没有看过秋天的德钦,就不会知道自然的造化能够创造出世界上最摄人心魄的美丽:斑斓的秋色、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目之所及皆是美景!

图片

(1)美丽圣洁的梅里雪山

每年10月至来年5月,是观赏梅里雪山的绝佳时间。天气晴朗,空气洁净,透明度高,常能看到主峰。

梅里雪山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境内。地处滇、川、藏三省结合部,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北连西藏阿冬格尼山,南与碧罗雪山相接,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十三座山峰,俗称“太子十三峰”。梅里雪山是云南最壮观的雪山群,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为云南第一高峰。

梅里雪山自然风光绚丽多彩,犹如鬼斧神工的雪山、气势磅礴的现代海洋性山谷冰川、雄浑壮阔的深大断裂带、茫茫林海、四季不败的高山花卉、恬静安详的藏族村寨,演绎着天地之大美。

图片

(2)宛如银龙的明永冰川

卡瓦格博主峰下的明永冰川气势磅礴,从海拔5500米的山顶像一条银龙一直延伸到2700米的茂密森林地带,离澜沧江面仅有800多米,是世上少见的低纬度、低海拔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是云南省最大、最长和末端海拔最低的山谷冰川,冰面地貌形态千变万化,构成了滇西北独特的冰川奇观。

图片


图片

(3)世外桃源—雨崩自然圣境

“不去天堂,就去雨崩”。这里是徒步者的天堂,几乎每一个来过这里的人,还没有离开就开始想念。雨崩,一个只听名字,就令人神往的地方。雨崩的较好旅游时间是秋冬之际,层林尽染的秋色,如同梦幻般的童话世界。

图片


多彩德钦—非遗保护成果斐然

(1)民族文化瑰宝—德钦藏族弦子舞

弦子舞,藏语称“谐”གཞས།,是流传在滇、川、藏结合部康巴地区的一种集歌、舞乐、民间文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传统歌舞,是一种由“毕央”(马尾胡琴)伴奏,男女对唱对跳的群众性、自娱性民间歌舞在云南主要流传地为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

图片

德钦弦子舞,一般在民俗节庆、朋友聚会时跳。曲调繁多、歌词丰富、舞步多变构成弦子舞的综合特点。跳弦子舞时,男女分开围成圆圈,男子脚穿藏靴跺脚,手拉马尾胡琴伴奏,显示豪放粗犷气质。女子步伐轻盈飘逸,双手甩动长袖,舞姿妙曼优美。通常是男唱女应,女唱男应,轮换对唱。

图片

弦子舞蕴含丰富的传统知识,是体现整个民族区域文化的直接载体,是现阶段研究藏族地区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资料;也是德钦各民族传递感情,民族认同、团结的纽带,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作用。

(2)迪庆锅庄舞(奔子栏锅庄)

千百年来,锅庄舞以它旺盛的生命力,广泛存在于迪庆藏族中间,并逐步被傈僳族、纳西族等同胞接受,成为迪庆民族团结和文化交融的象征。作为迪庆锅庄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奔子栏锅庄又以它传承的完整性、形式的多样性、表演的程式性,在整个迪庆锅庄舞大家庭中独树一帜,令人惊叹、着迷。

图片

2006年5月,锅庄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迪庆州申报的奔子栏锅庄和建塘锅庄成为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2018年10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奔子栏镇“中国藏族锅庄舞文化之乡”;2021年“奔子栏锅庄舞”被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图片

(3)格萨(斯)尔

传唱千年的《格萨尔》,是我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英雄史诗,它通过对主人公格萨尔一生不畏强暴、不怕艰难险阻,以惊人的毅力和神奇的力量,征战四方、降伏妖魔、造福人民的英雄业绩的描绘,热情讴歌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伟大斗争,艺术地再现了古代藏族人民希望和平的愿望和理想。云南德钦,因地域上同属涉藏地区,加之《加岭传奇》和《姜岭大战》中有很多关于德钦的描述,格萨尔在民间的流传也相当普遍。

图片


图片

2006年5月20日,格萨(斯)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4)梅里神山祭祀

德钦地区的祭山仪式,程式完整、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包含了传统知识教育、经典传承运用、民间文学、服饰、雕塑、舞蹈、说唱等方方面面,集社会性、文学性、艺术性、宗教性、星相学、民俗性为一体,是德钦地区集合度很高、内容包罗万象的民俗活动,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图片

2014年11月,梅里神山祭祀被国务院公布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图片

(5)迪庆热巴(斯农热巴舞)

热巴是藏族的一种包括歌舞、说唱、哑剧、杂技等的综合表演艺术。德钦热巴舞以斯农热巴为代表,动作激烈奔放、情绪激扬,难度较大。新中国成立前主要用于祭神祈福的表演,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成为一种歌舞表达形式。热巴在歌舞中表达着人神感应,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艺术特点。2014年11月,斯农热巴和州内其它热巴舞一道,作为民间舞蹈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图片


多情德钦—绚丽的服饰与歌舞

德钦藏族服饰因自然环境、气候、海拔等因素与其他涉藏地区服饰有所不同,融汇了康巴服饰文化的优良传统和新潮服饰,与康巴地区基本相同,但也有本地区的特点,色彩艳丽、五光十色、雍容华贵、典雅大方是其主要的特色。

图片


图片

德钦傈僳族“阿哟哟”,因其唱词中多用“哟”收尾、作衬词而得名。是一种边唱边跳,或是只唱不跳的民族传统歌舞。常规上以对唱或对跳的方式表现,男唱女应、女唱男和、男女各围半圈对跳。早期内容主要表现男女感情。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傈僳族“阿哟哟”也逐渐加入了生产生活、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等内容。一般对唱对跳开始舒缓,舞步较慢,随着气氛的逐渐浓烈,越跳越快,最后达到高潮时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图片

“阿哟哟”是傈僳族人民思想感情、审美情趣、生活习惯和社会风貌的真实反映。文化内含深厚,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艺术性,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保护和研究价值。


多味德钦—舌尖上的特色美食

德钦位于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历史上是滇藏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多宗教并存、多民族文化共融,形成了藏民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牦牛干巴、藏家琵琶肉、酥油奶渣、德钦铜火锅、藏式糕点等特色美食,构成了美味的德钦藏餐。

图片


图片

德钦是冬虫夏草的主要生产区域之一,主要分布在白马雪山,生长在海拔3800M—4600M高山草甸。每年的7、8月份,“菌中之王”松茸破土而出,又开启了德钦繁忙的松茸季。虫草与松茸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林下经济!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一”旅游黄金周期间

德钦还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邀您一起参与!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海莱阿芝整理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德钦文旅

责编 杨奥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