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两部门联合出台意见 巩固提高传承发展诗词楹联文化

玉溪市诗联学会 玉溪市教育学会

关于巩固提高传承发展诗词楹联文化的意见

各县(市、区)诗联学会、教育学会和学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诗词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因此,弘扬、普及、提高我市城乡各领域的诗词楹联文化是各学会和学校的重要工作。

2013年和2017年,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分别印发了《玉溪市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实施意见》(玉办发〔2013〕82号、83号文件)和《玉溪市创建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实施意见》(玉办发〔2017〕26号文件),2019年7月,市政府办公室又印发了《玉溪市创建“中华诗词之市”实施方案的通知》(2019)-427号文件),为深入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的通知精神,2016年7月,玉溪市教育局印发了《玉溪市创建楹联文化教育学校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同年中国楹联学会以中联字〔2016〕第45号文件向全国转发。

由于市委、市政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和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荣获了“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中国楹联文化强市”和“中华诗词之市”的称号,40所学校荣获了“中国楹联教育基地”称号,9个单位、3所学校分别创建成为“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和“中华诗教示范学校”,使我市跻身于全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行列。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指出,“中华诗词之市”名称的取得,绝不是创建工作的终结,而是创建工作的新起点。为巩固提高 “双创”成果,将诗词楹联文化更广泛地普及到广大城乡,农村、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景区、景点,让更多人参加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在我市成为永恒的主题,经玉溪市诗联学会和玉溪市教育学会研究,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诗词楹联文化鼓励、启发、陶冶、教化人的功能,激发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爱生活的高尚情怀,不断增强玉溪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提高玉溪传统文化的品位。

二、目标任务

(一)壮大队伍,增强各级诗联组织的活力。诗联学会要进一步完善和壮大队伍,吸纳热爱传统诗词楹联文化的青年人到队伍中来,使诗联队伍呈现老、中、青相结合的阶梯型组织结构,逐步提高队伍的内生动力。

1.要致力发展加入国家级、省级诗词和楹联学会的会员,让国家级会员占会员总数的20%以上,省级会员占会员总数的30%以上。

2.要注重依靠乡镇(街道)文化站发展诗联组织,做到60-70%的乡镇(街道)均有诗联组织,并且,通过各级努力将这些乡镇(街道)创建成为“中华诗词之乡”和“中国楹联文化乡镇”,这是“双创”工作中的必要条件。有条件的村、社区、居民小组可发展诗联分会(小组)。

3.发动和帮助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创办诗联组织,扩大诗联文化的覆盖面。

(二)广泛开展诗词楹联学习和创作交流活动,拓展横向联系的空间,努力提高创作水平。

1.要认真组织活动内容,使每次诗联活动均成为一次相互学习交流的短训班。

2.拓展横向联系渠道,增强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农村的联系,通过学习交流活动扩大诗词楹联文化影响力。

3.组织会员外出采风活动,开拓会员视野,促进学会会员之间的学术和友谊交流,增强学会活力。

(三)巩固提高各学校的创建成果,继续将传承发展诗词楹联文化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1.已经创建成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和“中华诗教示范学校”的学校,必须开展“回头看”,悬挂的诗词楹联出律的要坚决更换下来,年久脱色的要及时翻新,查缺补漏,常创常新。

2.还未挂牌的学校要积极工作,做好规划,在市诗联学会和教育学会的指导帮助下,将原计划创建“中华诗教示范学校”“中华诗教示范单位”的学校和单位,继续完成创建工作。

3.遴选条件较为成熟的部分学校打造“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和“中华诗教示范学校”。

(四)继续坚持开展诗词楹联文化“六进”活动。

1.在城乡持续开展诗词楹联文化“六进”(即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旅游景区)活动,是我市创建诗词楹联文化先进城市的初衷,同时也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牌坊、楹柱、教室、厅堂、亭榭、墙壁、走廊、版报等打造诗词楹联文化,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的诗词楹联创作、鉴赏、诵读、展览等活动。

2.利用网络、微信等现代传媒手段交流创作的作品和心得体会。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受到诗词楹联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激发大家爱党、爱国、爱家乡、爱生活的热情,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三、要注意的问题

(一)严把政治关。创作或引用的诗词楹联要坚持正能量、提倡多样化,宣传口径一定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禁格调低下,不利于社会团结、进步、稳定的作品出现。

(二)严把格律关。在诗词楹联文化活动中,一定要严格遵守诗词楹联格律,目前有的单位和学校悬挂的诗词楹联失律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对不符合格律的诗词楹联要坚决抵制,该下架的下架,让悬挂的诗词楹联不但意境清新、高雅,而且格律规范、严谨。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担当,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巩固、提高“双创”成果做出新成绩。

玉溪市诗联学会  玉溪市教育学会

2021年9月9日

来源  玉溪市诗联学会  玉溪市教育学会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