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斑铜匠心礼赞华诞

会泽,有一门云南独有的制铜手艺,这门手艺能让生硬冰冷的铜与瞬息万变的火在恰好的时空中生出璀璨的花纹来。

这门手艺叫“斑铜”!


1988年出生于斑铜工匠世家的张伟是会泽“张氏斑铜”第十三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斑铜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走进张伟的工作室,一件精美的斑铜须用上好的生铜,手工锻打,采用高温熔融制斑。其过程要经历选料、净化、粗坯、成形、烧斑、整形、精加工、淖斑、煮斑、露斑、擦洗、抛光等20 余道工序,历时两三个月才能完成。

每一个步骤,张伟都显得一丝不苟,这对于他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他热爱的艺术,祖辈传承下来的使命。

在会泽,提到斑铜工艺品,张氏家族是不可不提的铜匠世家。1914年,由张氏第十代传人张宝荣、张宝华兄弟制作的《斑铜鼎》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银奖。这是斑铜工艺品首次获得国际大奖,从而使会泽斑铜名噪一时。随后,张氏家族所居住之地被称为“铜匠街”。



出于对手工斑铜制作工艺的热爱,高中毕业后,张伟选择了报考昆明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进行理论上的深造。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联系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郭忠诚等教授,就斑铜制作过程中最保密、技术含量最高的显斑着色工艺进行研究。用进口原子吸收仪、光谱仪等精密仪器分析药水成分,并科学量化其传统配方。

大学期间,他大量翻阅文献资料,改进铜制工艺品容易在空气中氧化变色起铜绿的技术难题,现在经过防氧化、钝化处理的斑铜工艺品已经能长时间放置室外不易氧化变色。为会泽斑铜制作技艺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2011年7月张伟从昆明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后,厚重的家族历史使他下定决心将祖辈传承下来的技艺发扬光大。可是一心不能二用,最终他选择了辞去国企工作。在父亲悉心的教导下,经过数年的学习钻研和磨砺,掌握了斑铜制作的整套工艺流程。家传的手工制铜工艺加上专业的理论深造,使张伟成为会泽斑铜工艺新一代最具希望的斑铜传人。

张伟介绍,斑铜产品有生斑和熟斑,生斑采用高品位自然铜纯手工锻打而成,产品多为花瓶、香炉、茶壶等传统器型,由于原材料稀缺,工艺复杂,用时较长,属于高档艺术收藏珍品,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熟斑是铜基合金材料加工制作成型,现开发的商品有人物、器皿、动物等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熟斑原材料充足,制作产品周期较生斑短,价格也相对低一些,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熟斑可以制作比较大的产品,弥补了生斑做不了大件的不足。



他一方面刻苦钻研制作工艺,不断提高自己的工艺水平:另一方面,到云南艺术学院进修,弥补自己在工艺美术设计方面的不足。后又到安徽省铜陵市参加中国艺术铸造行业金属表面着色研讨班。学习国外先进的铜表面高温着色工艺,参观全国最大的铜文化产业基地,学习国内一流的硅溶胶熔模铸造工艺,解决熟斑生产工艺中精细度不够、成品率不高的技术难题。


他将现代造型艺术设计运用于创作之中,不断创新突破。在其斑铜作品中,既有传统的鼎、瓶、樽等器皿造型,又有创新的人物、动物等新的造型。在材料和工艺上,“生斑”和“熟斑”同时并举,工艺精致细腻。造型比例协调,斑纹与色彩独树一帜,为会泽斑铜注入了新的发展生机。

尽管传统手工技艺已经不再受现代年轻人的热衷,能坚守之人更是越来越少。他深知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先后吸纳社会从业人员20多名,本着“甘愿奉献,授人以渔”的宗旨,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刘珈彤 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 谢同希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