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亮相“COP15春城之邀” 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李光耀 实习记者 和丽珍 文)9月28日,“COP15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新闻发布会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专场在昆明举行,三个州市的相关领导就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及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开展情况做了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普洱:健全机制强化监管 保护生物多样性

普洱是北回归线上生态保存最完整、生物种类最丰富的一片绿洲,生态环境好,生态系统种类多,珍稀物种独特,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物种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普洱市境内,有生态系统类型55种,占云南全部生态系统类型的32%。共记录各类高等植物352科1688属5600余种,占云南省的32.9%;有国家级保护珍稀植物58种,包括国家I级保护植物、云南蓝果树、藤枣、红豆杉等。共记录各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91种,有亚洲象、西黑冠长臂猿、绿孔雀、印度野牛等18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云南省特有的动物种类有25种,全球三分之一以上西黑冠长臂猿和全国一半以上的亚洲象在这里繁衍生息。

(西黑冠长臂猿 景东两山保护区 供图)

普洱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白兆林在会上介绍,多年来,普洱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不动摇,建立了全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研究(TEEB)示范基地,着力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走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路子,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景迈山古茶林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2022年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此外,普洱市多措并举,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着力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投入力度、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等,在全省率先开展森林火灾保险与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捆绑共同投保,建成4000余亩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西黑冠长臂猿野外监测站。

西双版纳:四措并举 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州长徐健斌在会上介绍,西双版纳州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被誉为“生物基因库”,境内有高等植物5000多种,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有动物2000多种,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这里有中国最高的树—望天树,有“见血封喉”的箭毒木,有亚洲最大的陆生动物—亚洲象,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70头左右发展至目前的300多头;这里还分布着野牛、印支虎、绿孔雀、巨蜥、蟒等珍稀动物。1958年,西双版纳州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今已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州级保护区2个、县级保护区3个、保护小区3个,面积622.8万亩,占全州国土面积的22%。

(亚洲象 江蕊先 摄)

西双版纳州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四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一是不断健全生态制度。制定实施了20多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成立了由州委书记、州长为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新建了西双版纳州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开展生物多样性跨境联合保护,建设中国—老挝边境联合保护区19万公顷,构建了中—老边境绿色生态长廊、野生动植物国际廊道。二是不断加强生态研究。按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要求,探索开展了1000亩人工茶园森林化、乔木化、优质化、生态化改造,以及400亩生物多样性橡胶园生态改造试点项目;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建立了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等。三是不断加强亚洲象保护。2008年成立了中国云南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至今已救助野生亚洲象26头,救护其他野生动物2000多头(只);完善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在亚洲象肇事多发区建设了防象设施、食物源基地等项目,有效缓解了人象冲突;2018年建成全国首个“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成立了专业亚洲象监测救护队伍;在全国率先创立野生亚洲象公众责任险。四是不断发展生态产业。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优质普洱茶种植、加工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傣医药、林下种植、生态旅游等产业稳步发展。

临沧:高度重视狠下功夫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临沧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牟洪操在会上表示,临沧市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切实将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围绕率先把临沧建成最美丽地方的目标,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临沧境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有维管植物58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6种。牟洪操在会上重点介绍了“古茶树”“巨龙竹”“铁力木”等具有临沧代表性的生物物种,而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临沧市沧源县片区还是中国境内唯一的亚洲象β种群分布地,种群数量为22至28头,近年来该保护区还首次发现“三豹同框”和有“蜘蛛巨人”之称的捕鸟蛛。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首次发现狼和豺,首次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活体照片,其种群数量达到3群10余只。

(锦绣茶尊 刘娅娟 摄)

牟洪操介绍,临沧市在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上下足了功夫。不断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工作机制,成立临沧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建成各级自然保护区5个,建成各级森林公园3个;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组织实施西黑冠长臂猿保护与监测项目等多个项目,实施亚洲象拯救保护行动,清理完成亚洲象食物源试验基地800亩,实施了防护栏和避象亭等建设工程,编制了亚洲象保护行动计划。

此外,临沧市还坚持严控外来物种入侵和野生生物疫情、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空间、严格落实各项配套工作制度、切实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持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

景东两山保护区 江蕊先 刘娅娟 图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