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菜腔、花腰作唱、与拉祜族同胞歌舞……10月11日下午,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开幕式上,来自红河州石屏县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32名演职人员,为大会献上了原生态花腰歌舞,精彩表演赢得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
在时长7分钟的表演中,悠扬而古老的歌舞,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红河州少数民族群众的悠久历史传承和如今的幸福美好生活。
国家非遗,薪火传承;生命不息,传承不止。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以下简称传习所)自2011年成立以来,即采取歌、舞、乐、手工艺等一体化的培养方式传承,学员来自云南省各地州贫困山区少数民族,且平均年龄为17岁。在传承方法上,传习所充分借鉴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传承经验,利用现有的云南民族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资源,教育、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唤起学员们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豪感与荣誉感,从而自觉地参与到保护本民族文化遗产的事业中来。同时,通过教育培训使云南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推动云南各民族传统文化持续、健康、平稳发展的动力。
截至目前,传习所先后参加了国家、省、州各级各类演出近百场次,获得十多个各级各类奖项。传习所在龙朋镇传承基地连续开办了十期海菜腔、烟盒舞传承培训班,培养了海菜腔、烟盒舞、酒歌、民歌、花腰歌舞等云南民族民间歌舞专业人才1100多人,这批学员先后参加了各大电视台的歌舞比赛并获奖,有的成为了文化部门的专门管理人才,在云南各地发挥着重要的非遗传承作用。
演出结束后,传习所的演职人员被各级新闻媒体“团团包围”,与会记者们被表演深深折服,纷纷开始对演职人员们进行采访。“很荣幸有机会参加COP15开幕式演出,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尽一份力。”在谈及参加这次演出的感受,李怀秀说深感荣幸,“习近平总书记的“春城之邀”是中国在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大活动。传习所能够参与这一盛会,是对多年坚持非遗歌舞保护与传承的传习所的巨大鼓舞。”
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李怀秀骄傲地说:“我为自己的家乡红河州能够保留下这么多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红河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骄傲,这种发自内心的激动,不亚于我们当年在青歌赛上获得金奖,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扎根家乡、面向世界的非遗传承初心。”
“我们的愿望是,做好非物质文化传承,希望很多年以后,大家到红河州,到石屏县,还能够听到原汁原味的海菜腔!” 谈及下一步打算,李怀秀、李怀福姐弟俩信心满满。
来源:云报客户端
编辑 沈艺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