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永善县文旅局:释放人才内生动力 助力文旅发展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刘娅娟 通讯员 黄桦 文/图)近年来,昭通市永善县文化和旅游局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立足当地实际,多错并举为促进全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引进与培养结合  打造人才“领头雁”

完善招才引智机制。依托溪洛渡水电站这一张世界级名片,永善县文化和旅游局紧紧抓住“培养”和“聚集”两条途径,强化党管人才原则,组织本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和社会人员参加,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通过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特需人才引进以及提供公益岗位等多种方式,引进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文化建设人才和善经营、会管理的旅游人才,为全县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坚持“借梯登高、借脑引智、借船出海”的理念,邀请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上海李也文旅集团、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研究院、昭通航旅集团公司等省内外专家学者、文旅企业操盘手到永善开展文化资源调研,并召开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座谈会,共同为永善文旅融合发展的破局之路现场把脉、出谋划策。

培养本土领军人才。积极向上争取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工作、文化工作者服务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专项工作等人才项目,先后选派9批103名文化辅导员、文化指导员和文化工作者到全县16个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服务,带动当地一批乡村文化能人、基层文化志愿者和文艺爱好者成长;利用非遗传习所传承蜡染、刺绣、狮舞、月琴等非遗文化技艺,培养非遗传承人67人,含2名省级非遗传承人,6名市级非遗传承人,实行非遗传承人“名师带徒”工程,通过传授技能、集中培训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表演和展示活动;加强对外沟通联系,与云南省话剧院在艺术创作、对外文化交流、人才培养、文旅融合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定期不定期安排专业老师实地调研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现场指导排练精品文艺节目,通过名团帮、名家传、名师带,培养本土领军人才。

盘活社会资源  做强人才“中坚体”

发挥社团集聚作用。树立开放型人才观,对全县民间文艺团体和乡村文化能人开展普查,建立人才资源库;进一步优化“送文化、种文化”机制,选派文艺骨干定期深入乡村开展培训,带动全县先后成立90余支各类文艺团体,长期从事民间文艺群众5000余人;坚持“改建为主、新建为辅”的思路,建设142个村(社区)综合活动场所、224个村(居)民小组文化活动场所,依托公共文化场所优势,采取政府购买文艺服务的形式,为各民间文艺团体搭建百姓大舞台、周末小舞台,形成特色文化“常常有”、优秀节目“周周乐”的生动局面。

发挥赛事激励作用。立足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坚持“以节为媒、借节传播”的方式,精心策划组织开展适合群众参与的赛事活动,连续5年举办云南•永善马楠苗族花山节,扩大节会品牌效应,通过赛事发现文艺创作和群众文化人才;积极组织文旅骨干参加国家、省、市各种大型比赛活动,并取得丰硕成果:彝族舞蹈《苦苦的荞麦•甜甜的心》先后荣获昭通市“送文化百千万惠民工程新节目展演”一等奖、云南省群众文化“彩云奖”一等奖、入围全国“群星奖”,并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声乐类节目《阿依古举》斩获云南省群众文化“彩云奖”,声乐节目《则》、舞蹈节目《走在幸福的路上》分别荣获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彩云奖”金奖和铜奖;雪族之音组合参加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黄金100秒》获月冠军,并获第十六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银奖、第五届云南省本土歌曲创作与演唱大赛流行唱法一等奖,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平台、创造条件。

发挥培训覆盖作用。依托文化馆、图书馆和乡村公共文化场所主阵地,开设舞蹈、花灯、书法、绘画、吉他、普通话、写作、蜡染等对外免费成人文艺培训班300期,邀请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楷书研究院、中央民族歌舞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花灯剧院等院校(团)和专业机构老师授课,培训学员6200余人次;选派80余名优秀文艺骨干到北京、浙江、四川、昆明、成都、广东、重庆、大连、昭通等地高等院校和专业机构学习培训,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深化校团合作  构建人才“蓄水池”

深化院团合作共建。采取“院团合作”的模式,先后与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签订实习协议,共选派112名实习生到溪洛渡文化演艺有限公司实习,并协助完成714场演出任务,演职人员在共同学习、相互交流中,带领本土人才成长。同时,加强与溪洛渡职业技术学校对接,采取“2+1”(即在学校学习文化及专业知识2年,在公司实习实训1年)的模式,联合开办三届艺术类专业班,就读学生15名,既解决了本土艺术专业人才紧缺的实际问题,又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平台。

实施供需对接行动。为进一步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解决文化企业文艺专业人才紧缺状况,溪洛渡文化演艺有限公司根据发展需要,坚持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的原则,通过各种宣传平台,发布文化艺术人才招聘启示,面向全国招聘编导、舞蹈演员、声乐、影视戏剧、杂技、钢琴演奏、合唱指挥、主持人、灯光音响师等专业人才,为推动全县文旅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树立行业人才标杆。结合全县文旅行业,加大对业绩贡献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的优秀人才培养力度,县文化馆馆长何涛入选永善县“三名”(名家、名医、名师)人才重点培养,马楠乡苗族职工王秀芬被评为云南省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人。

责编 杨奥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