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砖、白墙皮、外形看起来像细长的蚂蚁窝,墙面上,钢琴跳跃的琴键被摁进了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上。一片红白相间的房子依山傍水,虫鸣声声,花草繁茂,艺术与菜园相融,云南本土艺术家罗旭肩扛3米的竹竿,除了烧火做饭就是造房子,用野路子把弥勒黏土砖变成了一座可以烧火做饭、休息睡觉的牛哆啰音乐农庄。
与东风韵红砖“土著巢”建筑相辅相成,牛哆啰在这片砖红的建筑群里落地便生根。房屋后面的林间小道不时有暮归的牛群发出哆啰哆啰的声音,给里面操持饭菜的人安心踏实之感,于是罗旭给它起名“牛哆啰”。
牛哆啰的山是山、水是水、土是土,艺术是艺术,农垦是农垦,带着原生的艺术气息,给疲于应付都市喧嚣的人一个逃离城市的选择。
因为罗旭忘不掉的乡土情结,牛哆啰有了房间、有了土地、有了厨房、有了灵魂。
为了解决吃饭睡觉最基本的需求,罗旭把农庄设计为四层,地上两层是客房、咖啡厅、音乐厅,地下两层是餐厅和工作间。朝寻鲜露,暮合鸡鸭,罗旭在房子四周弄起了花卉果树园、有机生态蔬菜种植园、家禽养殖园。一大批艺术家来这里聊艺术、吃美食,拥有美好的睡眠,寒暄,然后离开。
进入牛哆啰,首先是一个大花园,里面各种花草依着花架自由生长,一派田园风光景象令人惬意满足。
走过院子,推开房间,定制的黑漆家具及清新的布艺在光影变化下非常有趣,简单的黑白灰和舒适的大床,可以让你伴随月光温馨入睡。
最值得一提的是牛哆啰以音乐命名的音乐菜系。
食野味
音乐光盘是牛哆啰的菜单,一张光盘里的歌名就是菜品。更多人来牛哆啰不仅冲着新奇的菜品,更是为了一种情怀。每道菜每首歌都藏着一些意义,牛哆啰把音乐与吃饭这两件事艺术地变成了一件事,用菜品的形象、味道、食材的选择,来表达歌词的意义。在牛哆啰,可以把更多时光放在欣赏艺术上,听着歌,品着菜。
附:部分音乐菜单及图片
菜名:《踩云朵》(汤)
食材:菌子、土鸡汤、花生、自制调料
(踩云朵)
菜名:《跳月亮》(蒸菜)
食材:磨肉、鸡蛋、萝卜、自制调料
(跳月亮)
菜名:《欢乐火》(炒煮)
食材:土鸡、面条、自制调料
(欢乐火)
菜名:《我的梦》(煎炸)
食材:磨肉、葡萄酒、自制调料
(我的梦)
牛哆啰的美食“野路子”,除了创意野,还在于食材全部是生态园里土生土长的田野之味,再有就是不按套路,靠天马行空的构想烹饪,形成自己的“音乐菜系”,让人赞不绝口。
到牛哆啰,白天谈天说地,早晚下菜园子摘菜赏花,按“野路子”吃饭;晚上饮完特调美酒,再按“野路子”睡在星光月亮之下。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孙思漫 通讯员 普忠玲 文
姚智慧 牛哆啰 图
责编 杨奥
审核 龚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