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COP15 |大红唇的雪山隐士——滇金丝猴!!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滇金丝猴保护区。

这里生活着1500多只和大熊猫一样珍稀的“国宝级”小生灵——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

它们是地球上海拔分布最高、体型最大的灵长类动物之一,终年生活在高山针叶林带里,被誉为“雪山精灵”,神秘而优雅。

(可爱的小精灵 )

1.来自高山的隐士

滇金丝猴又名黑白仰鼻猴,藏语里称其为“知解”,白族语里称为“摆药”。国家一级珍稀保护动物,与大熊猫一样被称为中国的“国宝”。

滇金丝猴属于中国特有物种,仅分布于中国的云南西北和西藏东南的2万平方公里区域的高山针叶林中。虽然生活地方小,但是住得高,它们活动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山中,是世界上栖息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

2.大红唇微笑杀

作为“世界上与人类最像的灵长类动物”,性感的红唇,时髦的发型,粗大的尾巴想必是每个人对它的第一印象。

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来华,见到滇金丝猴后说“天啊!它简直就是我的表兄弟!”

虽然名字里面有“金丝”,但实际上,滇金丝猴的皮毛并不是金黄色的,它的身体背侧、手足和尾均为灰黑色,背后具有灰白色的稀疏长毛。头顶尖形黑色冠毛,眼周和吻鼻部青灰色或肉粉色,鼻端上翘呈深蓝色。和它们的隔壁“亲戚”川金丝猴相比,他们的体型更大,体长74-83厘米,尾巴约等于体长。

(图源 中国地理网)

滇金丝猴非常的爱美!睡觉吃饭之外,十分之一的时间它们都在整理毛发。母猴最喜欢理毛,不仅要自己理,还要帮助其他家庭成员理。爱美之外,它也是少数有笑肌会微笑的动物。

3.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

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滇金丝猴以社群为生活形态,从20只到60只不等,“小家庭”的组织形式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一夫多妻制的家庭,由一只雄性和2〜3只雌性及若干幼仔组成。公猴需要经过激烈的战斗才能赢得家庭。

另一个是“全雄家族”,由失去家长身份和被驱逐的年轻雄猴组成。为什么会被驱逐呢?因为在滇金丝猴的家庭观念中,只有“女儿”可以留下,“儿子”都会被赶走。不过这个家族中的雄猴也不甘愿做炮灰,当它们足够强壮时,便会向“大家长”挑战,试图篡权,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夺权”好戏。

滇金丝猴也像人类一样,喜欢“小孩”。淘气的小猴子除了上窜下跳之外,还会经常去别人家“串门”,成年猴子不但不会生气,反而会款待幼猴,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一把社交高手。

睡觉时,滇金丝猴家庭会抱成一团,雄猴朝外,母猴带着幼猴朝里。最年幼的猴子会被夹在中间,其次是年长的幼猴。这样的睡觉方式,既能抵御高山环境的寒冷,也是对幼猴关爱满满!

4.50年种群的巨变

关于滇金丝猴最早的科学记录在1890年,此后一度以为该物种已经灭绝。直到1960年,动物学家才在云南德钦发现了滇金丝猴的皮毛,证实了这个物种仍然存在。

被人关注却也给滇金丝猴惹来了杀身之祸。也是从1960年起,随着大规模猎杀获取皮毛,滇金丝猴经历了一段漫长的黑历史。1970年代,云南德钦滇金丝猴总数量不超过1000只,而从1971年-1981年被猎杀的滇金丝猴就高达430多只,数量几乎过半。有数据记载,从1978年-1981上半年,白马雪山东坡共枪杀139只滇金丝猴。

直到1983年,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在各项保护措施中,人们才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同时采取迁地保护,禁止商业伐木,滇金丝猴的种群数量有所上升。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区域,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滇金丝猴及其栖息地为目的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81640公顷。

从1996年的大约13群1000只至1500只、2016年调查的18个种群3000只,增加到目前的23个种群3300只以上。滇金丝猴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物种,种群的复兴,不仅体现了云南对滇金丝猴的保护,更加体现了国家对三江并流区域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成果。

来源 香格里拉旅行微信公众号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童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