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大理 | 去巍山古城北街148号,听一听老茶馆里的小城故事

“将!承让了啊!”随着“嘭”的一声象棋子落地,这次王大爷又赢了,围观的人有的欷吁、有的激动。

茶馆里的“武林大会”

上午十点,巍山古城北街148号的老茶馆铺子已经座无虚席,五盘象棋棋局在小城里热闹地厮杀着,仿佛这里不只是一个茶馆,而是一个象棋高手们的武林盛会。

王春丽和她的婆婆是这间20多平方米茶馆的经营者,她的公公则是组织和坐镇这一“武林大会”的“江湖高手”。

茶馆的经营时间是每天上午8点~下午8点,这段时间内,王春丽和婆婆负责添茶倒水,公公则负责招呼前来比拼的象棋“侠士”们。

在茶馆的墙上挂着3元一杯茶的告示,除了清茶还有槐花、槐果、菊花茶等,续杯加水不再收费。这个小小的铺子虽然每天高朋满座,但事实上日收入不过几十元钱。

“我的婆婆是大理人,公公是浙江宁波人,他特别喜欢下象棋,在从农业局退休的19年间就爱待在茶馆里,喝喝茶、下下棋。”王春丽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说,他们开茶馆的意图并不是为了挣钱,而是因为她和爱人心里知晓公公和婆婆对这个店有感情。

“只要公公在,棋友们就会来。店开着,老人们就有了精气神,老房子也不会没落,我也有事情可以忙。”

吃槐树茶去

张叔是这家茶馆的常客,用他的话说,“每天一杯槐花茶,神清气爽”。

张叔记得,他儿时听老人说过,槐花吃了清热解毒,对人体的小肠功能好,槐果茶吃了对大肠的功能好。

巍山人爱喝槐树茶似乎是一种传统,槐果、槐花都能拿来泡茶喝。王春丽的婆婆告诉我们,巍山古城的槐树很多,店里的槐花和槐果是从那些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商贩手里买来的。收来之后,婆婆会将它们晒干,等到要喝的当天早上再用土锅烤制。

说到烤茶,也是云南传统茶俗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春丽的婆婆强调,烤茶一定用手作的土锅来烤,土锅的温度要高且适宜,不放任何配料,一两分钟就要烤好。火候将茶叶内涵物质的香味全部逼迫到挥散的临界点,用水一泡,香气逼人。

停歇的慢时间 未停歇的故事

巍山古城的时间很慢,这家茶馆就是印证。

在当地很多老人的记忆里,这个茶馆已经成为了老巍山古城的象征。

张叔回忆,在他小时候,巍山古城的茶馆还很多,父亲会带他几处转悠,那个时候,三教九流的人都会到茶馆喝茶。茶馆就是古城的新闻中心,比如国家出了什么政策,哪家又有了什么新鲜事,都能成为茶客的谈资。

“上世纪60年代,5分钱一杯茶,那个时候主要是卖清茶,后来整体物价都涨了,这里也才慢慢跟着涨,几毛钱到几块钱,出了这座城恐怕找不到这么便宜又好喝的茶了。”

后来,巍山的茶馆越来越少,“到王春丽家的店里下棋”成为了当地人的另一种消遣方式。

王春丽说不清这个茶馆到底开了多少年头,她能记起的只是从她嫁到这里开始,在她手上经营了26年。王春丽的婆婆记得,这个铺子最初是她的大哥在开,不过原来经营的是皮具生意,一家人靠做皮具过活。后来婆婆的大哥去了农村,婆婆才接手来做茶馆。“不过这其中还曾有过一个北方的女人来承包过。 ”婆婆回忆,这个北方女人来巍山是来寻爱人的,只是她的爱人在巍山又成了家,后来她也离开了。

小小的茶馆看似很老旧,每天却也发生着新鲜的故事。

一会儿,一位西班牙的摄影师窜进来,好奇地拍拍拍,喝了茶后,还不停对王春丽竖起大拇指。王春丽也笑得合不拢嘴,她掏出手机,兴奋地说,“上次来这里喝茶的北方朋友跟我说,她们又要来巍山啦。”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刘珈彤 文图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