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实习记者 和丽珍 文)10月16日,恰逢世界粮食日,记者从“云南省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云南省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成效显著,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推动由增产导向向增产提质导向转变、粮食产后向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转变,促进各环节分散经营向全链条产业融合发展转变,满足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变。

会上,云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官悠房介绍了云南省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官悠房介绍,云南省优质粮食工程由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财政厅两家单位共同组织,2018年开始实施。项目建设分“中国好粮油”云南行动计划、粮食质检体系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三个子项共240个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满足百姓消费需求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较大幅度提升了云南粮食行业的整体装备水平和优质粮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发挥了重要作用。

官悠房指出,云南省在推进优质粮食工程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统筹做到“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聚焦促进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推动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三链协同”,统筹推进三个子项建设,将该项工作纳入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范围,争取各级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企业、社会投资,谋划实施一批项目,有力推动了优质粮食工程落地见效。

二是注重突出市场主体作用,通过“示范企业+合作社(村委会)+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建立粮食产业化联合体、利益共同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的有效对接,有力推动了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三是注重强化典型示范作用,尊重和激发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形成了一批“三链协同”“五优联动”的创新做法,比如,广南县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基地,带动农户种植优质稻,发展八宝贡米产业;元阳县实施“粮食+文化+电商”模式,把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与保护世界遗产哈尼梯田结合起来,打造梯田红米粮食品牌;大理州和云南农垦集团合作,实施“粮食+旅游”模式,在洱海流域打造以水稻产业为根、以田园风光为韵、以农耕文化为魂、集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稻作文化农旅综合体,助力乡村振兴。

官悠房表示,“十四五”时期,云南省将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要求,深入贯彻国家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决策部署,落实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要求,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推进改革、扶优扶强,产业集聚、融合发展”的原则,突出抓好“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推动延伸“三链协同”,促进“五优联动”;突出全链条整体联动、各环节衔接顺畅、全过程优质保障,统筹开展粮食绿色仓储提升、粮食品种品质品牌提升、粮食质量追溯提升、粮食机械装备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六大行动”,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建成粮食安全工程、高质量发展工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工程,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云南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让“高原粮仓”的成色更足,云南人民的饭碗端得更牢。

据介绍,云南省统筹兼顾产粮大县、特色粮油生产县,择优选定11个示范县(市)和20个示范企业,各项财政等优惠政策向产粮大县倾斜,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云南省4个粮油产品上榜“中国好粮油”。“十三五”期间,全省建立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8个,为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和种粮农户提供订单生产,开展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产后全过程、多方位服务,减少粮食产后损失,保护了种粮农民的利益,特别是在应对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赵嘉 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