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进博物馆,时光隧道引航,昔日的小凉山,一幕幕刻在墙上,成为永不磨灭的印记。馆内陈列了宁蒗县大兴镇干坝子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物和烧制的陶罐等生活用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象征,也是宁蒗人民智慧的结晶。
展览馆陈列了在小凉山生活的12个世居民族服饰、日常用品,墙上书写了他们的发展史、生活习惯及小凉山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旧社会的宁蒗县处于奴隶社会,奴隶们备受地主阶级的欺压,奴隶娃娃就像羊子一样受到鞭子的抽打。而今,小凉山得到了解放,羊子和孩子一样在草地上奔跑,这是共产党给我们带来的和谐、幸福生活。
随着参观步伐的前进,我了解到“小凉山”这个名字是随着川南大凉山的彝人队伍穿越滇界,到此生存发展而来。1956年9月20日,宁蒗彝族自治县正式成立,今天的宁蒗,是12个民族共同奋斗的辉煌篇章,也是一部顽强斗争的血泪史。在成就展览馆,我们看到了脱贫攻坚战、易地扶贫搬迁、城市硬件设施改造、新建卫生片区、新建教育机构、改造河滨走廊。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各族儿女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今天的宁蒗,高楼林立,道路畅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宁蒗彝族自治县博物馆始建于1993年,为充分发挥博物馆最基本的功能,促进宁蒗县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利用博物馆这个公共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全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县人民政府于2016年开始规划建设博物馆新馆。新博物馆于2020年7月基本完成展陈工作并对外开放。博物馆在陈列布展图片选择、文字编撰、实物展陈、场景复原、多媒体内容筛选等实际工作中,紧紧围绕主题内容和主线,融入各族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谐共处、团结奋进、共同进步、繁荣富强,民族文化相互包容、相互借鉴、共同创新的内涵。
建成后的博物馆基本陈列设序厅、历史文化展厅、民族文化展厅、宁蒗县发展成就展厅、城市规划展五部份,另设文物库房、服务区、微型消防站等;展出形式以实物、场景、图文、多媒体为主。历史文化厅分别展出宁蒗历史沿革、金沙江岩画、大兴古墓葬、干坝子墓群、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自治县成立以来发展成就展,民族文化厅分设彝族文化展示厅,毕摩文化展示厅,普米族文化展示厅,摩梭人文化展示厅,其他民族服饰展示厅;城市规划馆展出宁蒗县城市规划、泸沽湖旅游开发规划、宁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宁蒗彝族自治县博物馆新馆以县级一流博物馆的格局,优良的展示手段,通过回顾历史、正视今天、展望未来,充分展示了宁蒗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坚苦创业、开拓进取、圆梦小康的光辉历程,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认识宁蒗历史、解读宁蒗发展成就、诠释宁蒗民族文化、感受祖国大家庭各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场所;更是对广大群众传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重温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牢记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发扬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热爱家乡情怀,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阵地。截至目前,宁蒗县博物馆共接待参观活动86场,12678人次。
李学忠 文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