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罗霞 文)日前,在策展人、云南艺术学院校长郭浩的策划下,由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主办,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摄影专业承办,国内重要当代艺术家李季的摄影作品展《树之像》将于11月5日——11月19日期间,在云南艺术学院图书馆5楼展厅和大家见面,通过展现一幅幅树的肖像中,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奇幻而神秘的自然世界。
树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整体的名词概念,它们既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景观,又是被我们忽略的生命个体。除了植物学家以外极少有人对树的个体产生兴趣并加以关注,而树是如此紧密地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一种生命形式,它们见证了人类的整个文明史。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树木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角色。

(夜-核桃树,相纸打印,2021年)

(昼-蜂神树,相纸打印,2019年)
很少有艺术家用如此极致的表现方式来创作树木,并将众多的野外巨树作为拍摄对象。而此次艺术家李季将这些植根于云南各地的神奇大树,以一种特殊的姿态诉说着各自的传奇和故事,也讲述着各个民族的不同文化与传统。例如,作品《昼-蜂神树》,这棵被景迈山布朗族和傣族老乡们视为神树的巨大榕树,承载着无数的生命群体,为成千上万的野蜂提供了家园和庇护。这棵树本身就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生态系统,它象征着不同物种间和谐与多样化的完美统一。

(昼-箭毒树,相纸打印,2021年)
其中,作品《昼-箭毒树》,更是以一种时空穿越般的视角把我们带到了人类文明的早期,通过这棵高大浑厚的巨树,我们似乎可以联想到拉祜族人在雨林中狩猎和采集的生动画面。如今这些树木都已经处于濒危状态,李季的作品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警示,即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夜-木棉树,相纸打印,2021年)
在另一幅名为《夜-木棉树》的作品中,我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与不朽,在漆黑的夜空中,木棉树的躯干尤如夜晚的闪电一样无限延伸,它雄伟而庄重,充满了原始的气息。在李季的《树》系列作品中,构图总有一种纪念碑式的形式感,让人感到身临其境。而所有作品又在昼夜之间交替再现,让观众不由地产生了对生命以及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夜-凤凰木,相纸打印,2020年)

(夜-桉树,相纸打印,2020年)

(昼-长尾单室茱萸,相纸打印,2021年)
李季的《树》系列摄影作品,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其特殊的拍摄手法。这种拍摄方式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多点透视法,以及扫描式拍摄法和影像后期合成技术。他曾在作品自述中这样写道:“我所做的更像是对一棵树进行扫描,作品中所呈现的并非一个特定的瞬间,而是对一个时间片段的重现。”通过拍摄手法和后期合成的应用,李季将摄影这一媒介进行了观念性的转换,并将作品尺幅推向极致,从而实现了视觉上的震撼体验。

西山艾维美术馆供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