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公示全国甲级、乙级旅游民宿评定结果。其中,元阳十二庄园·香典入围全国乙级旅游民宿。
元阳县哀牢山南部,哈尼族人用1300余年的时光,以山川为刻板,以双手为刻刀,雕刻出一幅恍如神造的山水田园风光画——元阳梯田。
十一月,踩着金黄的落叶,记者走进元阳十二庄园·香典。来之前,想象过很多种相遇的方式,而最终的相遇,却简单如一。在十二庄园·香典,酒店总经理查俊将香典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最初灵感,源于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与元阳梯田来一场完美邂逅。几经酝酿,昆明纳楼设计工作室围绕“好睡好吃好玩好炫”主题,精心打造出十二庄园·香典。
香典,哈尼语梯田的意思。字面意思则是“山间有香气,美宿需典藏。”香典地处梯田环抱之中,整体造型简单而精致,与梯田相结合,呈现出一种乡村风情的生活格调。
民宿以当地特色为主线,编织结构、木质结构,甚至融入稻谷谷粒充满凹凸质感的墙面。搭配木质家具、各具特色且形态不一的陶器、当地手工制作的饰品花艺。
古朴的颜色和质感,让整个民宿与自然融为一体。客房内,大面积的落地玻璃,让每个房间都有醉人的景观视角,其中拥有三面落地窗的顶层星空房让人尤为沉醉。
当记者问及十二庄园·香典从建设初期到现在,印象最深的事时,查俊略做思索之后,开始讲述。
香典出招:培训要入乡随俗 画册规范流程
据查俊介绍,前期招募工作人员时,店员都是村民,最高学历是初中毕业,大部分不识字,年纪大的还不会说汉话。当请了瑞士酒店管理专业老师来培训后,培训老师直言:“因语言问题,没办法沟通,店员可以做基础工作,但没有标准。”
十二庄园·香典只好采取一个最笨的办法,让工作人员把专业老师的培训过程录下来,最后编出一套店内执行的规范画册。管理人员就抬着这本画册,按照这一套规范流程,每天检查和监督执行。
香典做法:让客人浸入式体验哈尼文化
今年7月,上海的一个读书会来到十二庄园·香典,包场住了七天。期间,她们带着孩子们开展各种活动,深入到哈尼村寨中,与店员、村民们玩成一片。离开前还依依不舍的说:“抓鱼特别好玩,云端晚宴很好吃。以后还要来看梯田,住香典,看村寨里的孩子。”
她们走后,十二庄园·香典时常会收到来自上海的快递。其中,有给村寨孩子的学习用品,民宿的家居用品等。香典的工作人员便开始念叨:“客人对我们那么好,我们该怎么回报?给他们寄点新碾出来的红米?腌好的土鸭蛋?或是村寨孩子的成绩单……”香典工作人员小芬说:“要把这种温暖传递给每一个香典的客人。”
后来,工作人员带着客人去梯田徒步、去赶集,用心传递着温暖。
香典行动:启动店长计划 增加客人体验感
据了解,香典还启动了面向全球的店长计划。让客人来做体验店长,每期7天,现已执行42期,让他们去亲身经历人或事,去感受当地民俗文化。
体验店长有大学教授、博士、摄影家、音乐家、苗木专家、专栏作家等。他们负责做三件事,一是接待客人,在了解本地文化后,去跟客人讲解;二是赋能,教授店员各种技能,瑜伽、茶艺、西点烘培;三是传播,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和其他媒介去发布各种元阳好玩好吃的活动。这个计划很快扩大了香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深切的体验感,给客人留下了美好回忆。
香典谋划:打造活态文化遗产体验村 刻画香典未来蓝图
为了让客人能近距离触摸、感受、体验文化遗产的魅力,香典提出了一个计划。把香典所在的全福庄中寨作为一个活态文化遗产体验村来打造,对整个村子进行改造,共同建设,共同发展。香典邀请来专家,在保障生态环保的前提下,协助村民恢复传统种养殖,提升种养殖的产值。对村子的道路、水景、景观节点和外观进行改造,帮助还原一些体验场景和传统节庆仪式。
项目得到了元阳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村子被列为乡村振兴示范村。现在项目正在实施阶段。
香典建言:疫情当下,民宿如何走出困境?
对于民宿从业者而言,情怀与变现两者缺一不可,民宿并不简单是一个情怀产业。民宿的运营正如产品的运营,需要前期调研、需要对客户有所定位、需要运营管理才能够达到可持续性发展。
情怀不仅需要热情,还需要匠心的坚持。酒越酿越香,情怀越久远越有故事。民宿的文化根基与专业运营完美结合才能基业长青。疫情当下,如果把民宿当成一个产品来看待,原先的度假人群需求发生了变化,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怎么变才能跟上这个时代,刘润《进化的力量》的演讲给了香典一些启发,民宿从业者下一步可以去做游客们的在地旅游定制师,为每一个到店客人提供完整的体验服务。
“对哈尼文化的理解和诠释,以及生动的表达,让客人融入其中,感受温暖。”查俊说,这是香典的坚持。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陶江 文
十二庄园·香典 图
编辑 沈艺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