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朱正 通讯员 许艳梅 文)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普洱现场办公会精神,全力答好“新征程上的普洱之问”,普洱市墨江县结合文化旅游发展实际,依托富集资源和区位优势,抢抓新机遇、立足新发展,切实解决好产业层次较低、开发水平不高、服务能力不足等短板弱项,通过抓产业、抓服务,加快形成符合墨江发展实际的新思路、新理念,交好“普洱之问”的墨江答卷,努力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 陈志申 摄)
“问”深资源,答好产业发展“底气”
资源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墨江县哀牢群山层峦叠翠、万亩桫椤遮天蔽日,哈尼梯田气势磅礴、牛皮大鼓震天浑厚,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独特浓郁,哈尼文化、北回归线文化和双胞文化交相辉映,资源富集而多彩,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发展优势。
(联珠紫米基地哈尼梯田 刀航 摄)
(联珠镇克曼牛皮大鼓)
近年来,墨江县深入挖掘整理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把文化遗产遗迹、历史文化传统、民族风土人情等与壮丽河山、优美风景有机融合,以文化加持提升旅游品位,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精心打造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旅游精品,让自然景观更富神韵、文化体验尽显魅力,高起点、高标准推动融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于一体的新型健康旅游目的地建设。
(墨江国际双胞文化园)
(太阳广场)
“问”实民生,答好服务群众“正气”
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作为文化旅游部门,墨江县文化和旅游局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惜岗位、转作风、争先进”专项行动和落实“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为契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和精神需求,不断强化服务能力建设,持续完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供给与自创相结合的群众文化活动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
(墨江勐簸 董新德 摄)
(勐簸民俗客栈)
墨江县深入推进“文化润滇”行动,通过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举办各类辅导培训班,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戏下乡”“三区人才”培训等文化惠民活动,积极打造“彩云之南等您来”夜间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民生;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创作系列寓教于乐的文艺作品,充分发挥文化宣教引领作用,引领健康生活新风尚,以家风促乡风、以民风带社风,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风气。
“问”准机遇,答好跨越发展“锐气”
随着云南省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的深入推进,尤其是昆曼国际大通道、墨临高速、玉磨铁路的相继建成通车,墨江将成为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连接线的重要枢纽,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优势明显。
(墨江岩子营 祝灿 摄)
(北回归线大江野钓)
下一步,墨江县将紧紧围绕“北回归线和昆曼大通道上的绿色高端产业示范县、哈尼特色文化展示区、国际双胞生态旅游城”的发展定位,进一步擦亮“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金字招牌,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突出生态康养主题,积极构建以县城为中心,碧溪、双龙为两翼,乡(镇)为辐射的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抓好碧溪古镇(田园综合体)开发利用。
(双龙烧烤城)
(碧溪古镇)
同时,大力提升北回归线标志园、双龙烧烤城品质内涵,着力打造“五夜经济”(夜景、夜游、夜演、夜娱、夜宴),加紧推进墨江文庙、双胞文化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及半山酒店、北回归线国家步道和乡村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推进“一乡一业一线”建设(旅游新业态+精品线路),持续深化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内涵,推出一批“可吃、可住、可行、可看、可玩、可购”的旅游产品及精品旅游线路,努力推动过境游向目的地游转变,为普洱打造国际生态旅游胜地贡献力量。
(墨江文庙)
墨江县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