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9时,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从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章盆村上山,计划在哀牢山自然保护区调查森林资源,约定在山上住一天后返回,2名司机在原地等待。14日15时许,4名队员在哀牢山自然保护区者东段内失联。
据悉
4名失联人员中
最大的32岁
最小的25岁
都曾当过兵
截至20日17时
仍未发现失联人员
此事件一直牵动着大家的心......
#最新消息#
11月21日上午——
据新华社21日报道,经过11月20日一天的努力,搜救人员在作业时又有了新发现,几件失联人员的雨衣,或将成为找到失踪人员的新线索。
11月20日下午——
记者从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普洱支队获悉,11月20日下午,岳麓蓝天救援队、茶城阳光救援队等多支救援队,增援配合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普洱支队,继续开展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的搜救工作。
11月20日上午——
玉溪市委书记王力赶赴一线,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党委书记范忠禹在玉溪新平一线指挥部共同研究救援工作。
11月20日7时——
哀牢山失联人员救援队伍分为13个小组,其中重装穿越3组,地毯式搜救10组整装出发,展开救援。
截至11月20日12时,参与救援人数560余人,已累计出动救援人员1900余人次。为早日找到失联人员,在原有救援力量的基础上,今天除人员增强外,重点组建了3支重装穿越组翻越哀牢山向新平方向搜索前进,其他10个搜救组将围绕13日失联人员生活过的区域进行拉网式、地毯式精准搜救,同时,在已建的一个补给站的基础上,今天再新建一个补给站,采用空投方式补给,最大化缩短搜救人员往返时间,提高搜救效力,全力以赴开展救援。
11月19日——
11月19日,据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失联人员救援指挥部通报,19日投入8支救援队伍,救援人员370余人,累计投入1370余人次,调动直升机3架,大小无人机8台,锁定两个重点区域,目前仅发现4人的一些工作、生活用品。
云南哀牢山救援前线指挥员称,受天气、地形等因素影响,搜救难度大,无人机飞行受限,已发现失联人员用过的简易庇护所,将重点搜寻悬崖峭壁、涵洞等区域。
当晚,临时指挥部召开会议对接下来的搜救工作进行全面分析研判,调整优化救援方案,明确搜救路线及重点区域,并对救援力量,物资供应、后勤保障等工作作出具体详细安排,消防救援、森林消防、云南山地救援等新增队员陆续抵达,救援力量进一步增强。
11月18日——
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工作人员进入哀牢山山区开展野外作业后失联,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紧急成立“11·15”失联人员救援指挥部组织,开展搜索救援。18日当天已有300余人参与搜救工作。
4名地质调查员最小25岁,携带有一天半口粮
据媒体此前报道,按照计划,4名地质调查员13日徒步进入哀牢山内部,翻过山脉到达玉溪市新平县完成预定任务。他们本计划于13日下午或14日上午下山,但并未在计划时间内下山。
据初步调查,这4名人员此次进山为开展森林资源调查,携带有罗盘、工兵铲、铁锹等工具以及约1天半的口粮。据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护局局长王鸿东介绍,4名失联人员中,最大的32岁,最小的25岁,都曾当过兵。4人具备野外作业经验和一定野外生存能力,与后方最后一次通话时间是13日12时59分。
已出动救援力量3000余人次,当地正进行地毯式搜救
前几天,搜救人员主要围绕失联人员遗落的巧克力、饮料等证据线索进行搜寻。20日,云南省消防总队和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分别再调派了50名力量参与搜救,搜寻方案也略有调整。
镇沅县常务副县长、搜救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张兆辉介绍,针对相关区域的拉网式搜救工作预计可以在21日下午实现全覆盖。
综合普洱玉溪两地前方指挥部信息,截至11月20日傍晚,普洱方面共参与救援人数560余人,已累计出动救援人员1900余人次,玉溪方面已累计投入1100余人次开展救援。
据了解,此次人员失联区域地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搜救人员需要从海拔1700多米的山脚出发,翻越海拔2800多米的多座高山,搜救工作面临重重困难。
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政委刘东君:“我们的卫星电话都很难打出去,再一个是昼夜温差比较大。”
根据天气预报,镇沅县从11月21日开始将迎来降雨,这将给救援工作带来进一步的压力。
失联原因:或因方位判断失误
王鸿东介绍,经过几天的搜寻,搜救人员陆续发现了一些失联人员的活动迹象,初步判断造成这4人失联的原因为:
1.受恶劣气候影响,14日至16日,保护区内持续降雨,气温下降,且大雾弥漫,能见度非常低,可能导致失联人员方位判断失误。
2.失联位置属于哀牢山地形地貌最为复杂的区域,就算是巡护人员在平时走得少的地方也可能出现短时间的迷路现象。失联人员在迷失方向的情况下很难走出去,复杂的地形可能也会导致失联人员有不同程度的受伤情况。
受恶劣气候影响,14日至16日,保护区内持续降雨,气温下降,且大雾弥漫,能见度非常低,可能导致失联人员方位判断失误。
失联位置属于哀牢山地形地貌最为复杂的区域,就算是巡护人员在平时走得少的地方也可能出现短时间的迷路现象。失联人员在迷失方向的情况下很难走出去,复杂的地形可能也会导致失联人员有不同程度的受伤情况。
王鸿东还表示,当前是哀牢山保护区内植物最为丰富的季节,同时也分布了较多溪流,水源丰富。4名失联人员作为长期有野外工作经验的人,短期保障食物和水源应该没有问题。
目前可能面临的最危险的情况是失温和脱水
王鸿东表示,当前的季节,哀牢山保护区内植物最为丰富,同时也分布了较多溪流,水源丰富,失联的4名地质调查人员作为长期有野外工作经验的人,保障短期内的食物和水源应该没有问题。
者东镇一居民介绍称,失联的四名队员进山时一直在下雨,山里会有一些野果子可以食用,不过到晚上山上气温很低。
此前,有地质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失联队员可能面临的最危险的情况是“失温”和“脱水”。
事发地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曾有“熊出没”
哀牢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高海拔3100多米,范围涉及云南省3个州6个县。这里山形陡峭、地理环境复杂,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全国最大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森林覆盖率85.1%。
生物多样性丰富也意味着这里有一些危险动物,比如熊、蛇,无论对于失联人员还是救援人员,都面临不小的风险。
“哀牢山十八弯,能转到你头晕。”11月19日下午,听闻记者打听哀牢山的地形,山脚下的者东镇居民黄女士(化姓)告诉记者,去哀牢山的山路弯弯绕绕,非常难行,当地人都不敢轻易到深山里去。
多位当地人向记者证实,此前未曾听说过哀牢山出现人员失联的情况,不过山里面确实有蛇,还有黑熊这样的野兽。
哀牢山地形复杂,镇沅县境内面积达13.5万亩,山陡林密沟壑纵横。加之正值入冬天气,林中有雾能见度低,搜救路线距离远,这些都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
事件时间线
●13日9时许,4名失联人员进入哀牢山野外作业,计划于13日下午或14日上午下山,随身仅带了一天的干粮,无卫星手机。
●13日,失联人员进山作业后曾对外通话,14日与山下驾驶员失联。
●15日19时28分,镇沅县人民政府接到报告,组织省、市、县、镇、村共投入搜救人员1000余人次、车辆110余辆、卫星电话14部、无人机5架、直升机2架及相关物资、技术装备全力开展搜救。
●16日,救援者发现山中有烧火等生活痕迹,还发现了做标记的红油漆、红袋子、砍刀、矿泉水瓶等。
●18日,有村民反映看到了火烟,搜救人员立即围绕周边进行寻找。
●19日,共投入搜救人员370余人,组成8支搜救队伍,并利用直升机、无人机、搜救犬等全力搜救。
●19日14时,相关搜救队伍发现了疑似失联人员的野外用餐痕迹和矿泉水瓶。
●20日17时,仍未发现失联人员。
●21日上午,据报道,云南4名失联地质人员雨衣被发现。
愿平安归来
来源 云报客户端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