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11个入选!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拟命名名单公布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朱正 文)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公示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拟命名一二三级文化馆名单,云南省共141个入围。其中,普洱市文化馆、孟连县文化馆、澜沧县文化馆3馆拟获评一级馆,思茅区文化馆、宁洱县文化馆、墨江县文化馆、景东县文化馆、景谷县文化馆、镇沅县文化馆、江城县文化馆、西盟县文化馆8馆拟获评二级馆。

(江城县文化馆)

普洱市文化馆

普洱市文化馆的前身为思茅地区群众艺术馆。始建于1961年10月,2004年6月,思茅地区群众艺术馆更名为思茅市文化馆;2005年5月,思茅市艺术创作研究所并入市文化馆;2007年4月,思茅市文化馆更名为普洱市文化馆。2010年10月25日,普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加挂牌子在普洱市文化馆。

普洱市文化馆始终坚持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为目的,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努力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把心思用在推动振兴发展上,把精力放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上,乘势而上,赓续前行,为普洱市全力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际生态旅游胜地和谱写好新征程上普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孟连县文化馆

孟连县文化馆于1956年6月建馆,馆内功能室设置完善,全年实行免费开放。近年来,孟连县文化馆精心组织重大主题创作实践和文化惠民活动,用文艺的形式与力量服务党和全县文化大局,文化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肯定,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6.1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现场

澜沧县文化馆

澜沧县文化馆建于1954年,位于澜沧县城东朗路中段,承担全县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指导、辅导以及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保护工作,是一个集培训、演出、会展、办公、健身、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娱乐中心。

长期以来,澜沧县文化馆着力于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作、生产大众喜欢,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文化产品;举办全民参与的文艺赛事活动,繁荣群众文艺,打造文艺精品,积极推出优秀文艺新作和新人;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整合特色数字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数字服务产品供给能力。


思茅区文化馆

思茅区文化馆始建于1923年,前身为思茅县文化馆、思茅市文化馆(县级市)、翠云区文化馆。2014年,思茅区文化馆搬到现址办公。近年来,思茅区文化馆不断深入乡镇、社区、学校为广大农村、基层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开展翰墨飘香暖人心——“迎新春写春联 送祝福”、“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传播非遗戏曲经典”非遗小剧场演出等文化进万家惠民活动,积极发挥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发展成果。

宁洱县文化馆

宁洱县文化馆于1951年就成立,1979年文化馆与图书馆分设。1993年被评为国家标准文化馆。在新形势下,宁洱县文化馆结合文化发展机遇作出如下探索:在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上由“公益”向“公共”转变;在文化建设方式上由“基础”向“基本”转变;在工作推进方式上由“经验”向“经常”转变;在文化管理工作上由“基本管理”向“科研管理”转变,认真理清工作思路,为扎实有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墨江县文化馆

墨江县文化馆成立于1953年8月。位于联珠镇武庙街95号,现有馆舍建筑面积648平方米,馆内设置多功能教室、舞蹈教室、钢琴教室、美术书法教室、多功能展厅。近年来,墨江县文化馆持续加强基础业务建设,提高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织文艺创作,开办公益培训班,积极培训文化志愿者和文艺骨干,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全县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景东县文化馆

景东县文化馆成立于1952年,1997年从景东文庙搬迁至景东县玉屏路98号,2012年起景东县文化馆搬迁至开南书院办公。景东县文化馆长期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创作、演出、展览进行辅导、培训;开展群众文化学术理论研究;收集整理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传承等资料,是组织、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研究群众文化艺术的优秀单位。



景谷县文化馆

景谷县文化大楼于2002年建成,文化馆新馆建筑面积2080平方米,占地面积为520平方米。 近年来,文化馆加强了协会建设,现已成立傣文化协会、百人象脚鼓队、女子百人象脚鼓队、业余文化团体、老年大学等,为景谷县的文化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镇沅县文化馆

镇沅县文化馆位于县城恩水路中段的宣传文化中心,设排练厅、服装室、道具室等功能室,全年向群众免费开放,提供音乐、舞蹈、摄影等辅导培训,以及灯光、音响、服装等演出服务。目前,已完成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全覆盖,设立总馆1个、分馆9个。

镇沅县文化馆一直坚持把评估定级作为促进服务效能提升的重要标准和手段,以评促建、以评促效,通过多次评估定级,镇沅县文化馆各方面都有了较大改善,已能较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群众文化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


江城县文化馆

江城县文化建馆于1955年,位于江城县勐烈镇东城区三江大道民族广场,馆舍环境优雅、特色突出、既具时代审美气息,亦集传统文化氛围。馆内建有中老越三国文化展示馆、脱贫攻坚纪实馆、江城县城市规划展厅,拥有舞台灯光、音响、展架、流动文化车等设施设备。

江城县文化馆围绕“传承文化、普及艺术、美育大众”核心职能,纵深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精心创作群众文艺作品,创意策划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西盟县文化馆

西盟县文化馆成立于1956年6月,2002年迁至新县城。西盟县文化馆担负着组织、辅导全县城乡群众文化活动,搜集整理民间文化遗产,提高文艺创作水平,培养选拔艺术人才的重要任务,是全县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

西盟县文化馆建筑面积1235.5平方米,周围绿树成荫、四季花开,环境幽雅。西盟县文化馆大力开展各项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举办各种书法、舞蹈、美术培训班,编排各种舞蹈、民族健身操,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文艺活动。2015年,佤族舞蹈《甩发舞》荣获云南省群众文化最高奖“彩云奖”。

各文旅局、文化馆供图

责编 杨奥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