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是历史的见证者
是城市的记忆

探寻澄江古迹
品读澄江的历史与沧桑
感受魅力澄江


澄江文庙
建筑群规模宏大
整个建筑汇集了精湛的技艺
雕刻绘画
重脊飞甍
斗拱雀替
木雕石刻
巍峨壮丽、结构精巧、古朴庄严

澄江文庙由大门、泮池、三孔石拱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组成,全部建筑均建在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上,现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棂星门
为三楹牌坊式重檐木石建筑
其端庄俊秀
气势巍峨
斗拱繁复
雕饰精细





大成殿,为土木结构抬梁式构架,重檐歇山琉璃瓦顶,八个翼角上翘,明间和次间有20道雕有龙凤的格子门,檐枋雕有龙凤花鸟走兽,雕刻工艺精美。




万松寺位于抚仙湖西岸,始建于明代,重建于康熙二十四年,由羽客段泰利募集修建(公元1685年),建筑(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整座寺庙依山而建,背山面湖,四周松木苍翠,完整保存了清代中晚期的建筑风格,为澄江境内的一大寺观,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现为玉溪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志舟楼是凤山公园内的主要建筑, 坐北面南,重檐攒尖屋顶,以十字形布局为三层八角亭阁。第一层四方及二、三层南面均装有雕花隔扇门,裙板上刻古代故事浮雕,梁枋、檐枋上绘古典式图案,楼四角悬风铃,屋顶装琉璃宝瓶。





鲁溪营村的丰台寺也是现存较有古味的建筑之一。



此外
澄江海口镇石门村
至今仍保留着有200余年的传统民居
在2014年11月
就被住建部列为
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

部分保存较为完整的民居,多为“三间四耳一倒座”的土木结构房屋,是滇中“一颗印”建筑典范。正房和耳房多为二层楼房,倒座多数为平房,少数为楼房。正房较高,耳房低矮,中间则为天井。

现保存较完整的民居
基本都是滇中“一颗印”式建筑
在鲁溪营村及朱官营村等地
也还能见到




古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是一座城市的记忆
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
它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积淀
依附于这些古建筑中的
石刻、雕塑、壁画、琉璃等
与建筑相得益彰
使建筑迸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这是其他历史文献、文字描写
所不能代替的

来源 掌上澄江
责编 王艳华 童文文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