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理】《白子情怀》:盛开在洱海源头的家国之花

摘要:大理州白剧团编创演出的红色白剧《白子情怀》在云南省第十六届新剧(节)目展演上完美亮相,《白子情怀》是一部有血有肉,着眼于家国情怀与民族文化的优秀少数民族戏剧,是亲情与爱国情怀相交织的一部好戏,该剧以出色的剧本、动听的音乐、演员高超的演技及根植于民间文化的舞美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白子情怀》的创作与演绎不仅是白剧艺术家们对传统民俗元素与家国情怀的有力结合,也是对地方民俗文化的一种传承。

关键词:白族;白剧;戏剧;施介

乘着建党百年的春风,由大理州白剧团编创演出的红色白剧《白子情怀》在云南省第十六届新剧(节)目展演上完美亮相,整台剧目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感人至深的故事、风格浓郁的白族风情让现场观众拍手叫绝,也让许多观众热泪盈眶。据悉,早在2018年,大理州白剧团就向全国公开征集白剧剧本(提纲),6个月后收到来自全国各地34个稿件,剧团邀请了州级和省级专家经过多轮评审论证,在州文化和旅游局统筹下,最终确定了排练演出的剧目《白子情怀》。在排练演出之前,大理州白剧团团长姜果、著名导演张树勇等一行6人前往洱源县凤羽镇开展艺术创作采风活动。希望通过走进施介烈士的家乡,更加完整地了解施介烈士的一生,这也为后来《白子情怀》的成功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创团队由大理州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和外聘国内知名创作人员构成,最终确定由原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所所长、白族历史学家赵寅松撰写中标提纲并担任文史顾问,青年编剧范隆师担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张树勇和大理州白剧团副团长陈红权担任导演,国家一级演奏员、白族音乐家张亮山担任唱腔设计,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教授边文彤担任舞美设计,著名服装设计师王笠君担任服装和造型设计,原大理州歌舞团团长、著名白族音乐家杨育民担任配器及指挥,大理州白剧团副团长、大理州舞蹈家协会主席王虎和原大理州歌舞团团长、著名舞蹈编导喻良其担任舞蹈设计。随后,导演、编剧及相关主创人员进行了多次讨论,编剧六易其稿后,最终由导演调整为正式投入排练的排演稿。主创团队在编创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实属不易,但最后呈现成果也让人惊喜,《白子情怀》也成为了延续白剧传承发展的又一力作。在笔者看来,《白子情怀》是一部有血有肉,着眼于家国情怀与民族文化的优秀少数民族戏剧,是亲情与爱国情怀相交织的一部好戏,下面就以剧本、音乐、演员、舞美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从剧本上面看,《白子情怀》以大的主线——施介的一生来写,采用的是顺序的叙述方式,能够让观众在大框架中完整地了解到施介的人生走向,从宏观角度上体会施介的革命情感。值得注意的是,编剧在文中也使用了两条小的叙事主线,一是施介所经之事,二是杜小年所历之事,两条故事线,让施介和杜小年在自身处境下又想起对方,更加衬托出两人之间的默默情愫,例如在第六场中,杜小年在凤羽乡亲的帮助下,经历千辛万苦终于盖起了新房,堂哥施雄标对杜小年行为从开始的不理解到最后得知原因的无奈,便更加体现出了杜小年“守夫之志”的坚定。又如第八场中,赵开新询问施介的家在哪里,施介始终不肯说几千里外的家乡凤羽,他不愿让党、让其他同志劳烦,他觉得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已经实现,可以含笑九泉,但却唯一放心不下一件事就是让小年受相思之苦,心中有着深深的悲怮。故事的两个主人公虽经历不同的事件,但仍然具有影响性,依然具有较大的交互性,这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饱和,变得更加的充实。例如在第七场中,蒙古族小男孩道尔吉问施介的家在哪里,施介想起了凤羽,想起了家乡的杜小年,双空间里的施介与小年含情脉脉,绵绵细语,句句道白说出出了两人各自心中的不舍与愁情,也说出了两心中各自的执念,施介想“待等到天下太平得安享”,杜小年想“待等到阿哥归来享安康”,小家与国家,亲情与大爱的交织,让人不禁泪水盈眶。在许多戏剧中,我们通常为了塑造人物无私形象,从而割断人物的私人情感,来塑造一个“高大伟岸”的圣人形象,这使得人物变得不是那么的真实,变得有“距离感”,而在《白子情怀》中编剧把这种情感处理得很好,施介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所以剧本没有完全称颂施介、塑造他伟大正直的高大形象,而是加入施介与小年在昆明相见的片段,一对六年未见的夫妻终于见面,两人面对眼前熟悉的陌生人感到局促不安又激动不已,这是两个为亲人朝思暮想的年轻人,这也是被乱世活活分开的一对佳人,两人的相互试探,两人的手足无措,也恰恰体现了两人之间纯粹的爱情。恰到好处的情感是如此让人心悸颤动,脸红有感却又不让人感到羞耻,更不让人感到艳俗与低下。《白子情怀》以施介的个体生命历程为线,将主人公的一生命运,截取节点,进行展示,取其生命中的重要阶段,将其浓墨重彩渲染,作者别出心裁,选出了王德三就义后施介寻党,延安铸魂,科尔沁草原帮助乡亲几件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体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在每个片段的细节中,也更多地反映出白族人民的智慧,例如在房寿时,大理白族人民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本土宗教本主信仰是大理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房寿时,老斋奶们跪拜着唱诵祝词“一拜东方甲乙木,主人年年衣食足。二拜南方丙丁火,主人永世不失火。三拜西方庚辛金,一代经营代代兴。四拜北方壬癸水,不透风来不透雨。五拜中央戊己土,才子佳人代代出。”不难看出,这里的经文融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天干十二地支,这也恰恰说明,白族是一个与汉族相交融较早和较多的民族,让整台剧目变得更有文学性,丰富了整台剧目的内涵。在施介对革命道路迷茫之时,王德三用“苍洱之间的山水是何人命名,那古树谁人栽培”为喻,阐释了英雄们一定要为后世博取清平的伟大愿景,用最简单的事物来阐释深刻的道理也是《白子情怀》中的一大亮点。而充满快乐与喜庆的掐新娘也让整台剧目充满了“白”味。


对于戏剧来说,如果剧本是骨架的话,那么音乐便可以说是血肉。在白剧的表演形式里,人物的唱腔要撑起整台剧目的感情支点。无论哪个剧种,哪个民族,人们在高兴时会唱,难过时会唱,激动时唱,哀伤时也唱,因为智慧的劳动人民懂得唱比说更能抒发自己的情感,更能带给人一种情感的交互,因此在《白子情怀》中,音乐为整台剧目的完美呈现增加了强大的推动力,本剧的唱腔设计者张亮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洱源白族音乐家,他熟悉大本曲和吹吹腔的腔调,经常深入白族的村村寨寨,探访民间艺人,收集民间音乐,他懂得真正的劳动人民开心的时候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愉悦,难过的时候又如何哀叹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难过与哀伤,在大本曲和吹吹腔结合的白剧音乐中,其音乐素材以大本曲为主,并大量吸收了白族民歌小调音乐。张亮山大胆地革新,在继承传统曲调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整台剧目的唱腔或缓或急,或跳跃或连绵,为主人公情感的表达提供了最好的传达媒介,最具特色的当属在第六幕房寿中斋奶和神汉的唱腔,这里的祝颂词“今天日子实在好,普天同庆大丰收。男女老少个个乐,庆五谷丰登。渔樵耕读行行旺,士农工商业业兴。施氏门改新房,祝万事顺心。”配以洱源凤羽当地农事活动“田家乐”中的打霸王鞭“凤翔一条街”时的腔调,整个腔调热闹欢快,催人奋进。而后的“一拜东方甲乙木,主人年年衣食足。二拜南方丙丁火,主人永世不失火。三拜西方庚辛金,一代经营代代兴。四拜北方壬癸水,不透风来不透雨。五拜中央戊己土,才子佳人代代出。”同样运用大理白族莲池会的“大经调”给人一种庄严和肃穆之感,为房寿场景氛围的打造增添了强烈的效果。在第四场中,杜小年表达对施介的想念时的唱调则为大本曲“数花名”的曲调,一月月列举开来,俏皮又可爱,更加了表达杜小年虽然找了施介六年,但是现在马上就要见到施介,心中的劳累之苦一扫而光,只有满满的快乐和甜蜜之感。在最后一幕开始,杜小年慢慢地诉说,此时的三弦弹起“鹤庆田埂调”有一种述说之感,弦声与杜小年年迈苍老的声音交融在一起,把观众带入一种极其强烈悲壮的情感里。


戏是人演的,人演得好,戏才能活起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科技的发展,优秀演员断层成为我国传统剧界的一个大现象,而属于少数民族戏剧的白剧更是处于一个艰难的地位,演员稀缺,优秀的演员更是难以寻求,在白剧的历史上,出现了叶新涛、马永康、杨益琨、李泽新、孙宝华等一批优秀的白剧演员,而在当下,白剧传承的青黄不接也变得成为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但值得欣喜的是在《白子情怀》中,我们看到了白剧未来发展的希望。在叶新涛、杨益琨等前辈的指导下,白剧新人赵钟、任穆童饰演施介,董润坪、赵聪丽饰演杜小年。其他演员大部分都是年轻的新人,他们为白剧的传承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第一次在云南省的舞台上独自挑起了白剧的大梁,这是白剧的演员创新,也是在白剧传承路上的一大壮举。白族戏剧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是具有典型地域文化特征的少数民族戏剧。作为重要的民族思想传播形式,白剧又是如何把家国情怀带给大家,特别是新的一代呢?笔者认为《白子情怀》给出了一个优秀的答案。人们都说现在的有些年轻人对于历史是无感的,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那段艰辛的岁月,而在我看来,《白子情怀》就可以用以青年演员为代表的年轻力量将家国情怀带给更多的年轻人,当更多的年轻人、少年儿童走进剧场的时候,在潜移默化中,爱国的种子便也深深地埋在了他们的心底。作为大理独特的文化名片,作为少数民族戏剧里的一朵奇葩,白剧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注入进来,更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白剧、学习白剧,这让叶新涛等老一辈的白剧演员倍感欣慰。而值得一提的是担任女主角的董润坪,且看她在舞台上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白族女子形象,年轻时的杜小年俏皮又通情达理,老年时的杜小年老而弥坚,依旧等着千里之外的施介,仍然把施介的精神带给自己的后代子孙。董润坪的一颦一笑让观众拍手叫好,值得人们的夸赞。其实,董润坪的母亲就是著名白剧演员董凤琴,可以说在曲艺世家长大的她最终也接过来母亲手中的白剧旗帜,在舞台上传承着自己民族的文化,散发自己夺目的光彩。薪火相传是一个剧种最重要的东西,在白剧上,薪火相传已经在慢慢地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舞美是戏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台剧目中,舞美也为剧目的完整性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白子情怀》中,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高级部校园内的银杏树,凤羽老宅的白族建筑,婚礼庆典时的白族大木柜,房寿时墙上挂的白族甲马,院落中的古槐树,无一不是在彰显着白族文化,都为人物形象的树立、环境氛围的塑造起到了莫大的作用。在一个民族的文化里,服饰是本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物品,对于研究一个民族的历史、习俗、生活环境、宗教信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剧中杜小年成婚之时所戴的洱源鱼尾帽,便可解释为年年有余,多子多福的深刻寓意,红色的白族嫁衣也是白族女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服饰;其他年轻女子所戴的凤尾帽则为洱源凤羽的传统帽饰,有纪念凤凰羽毛掉落于此的优美寓意;中老年的服饰,那便是凤羽的中年妇女装,青色的服装和黑色的头帕也可释义为清白做人的白族传统美德;再有最后一幕中,杜小年老年的造型,她穿着素衣,身披羊皮,也是因为凤羽处于山麓地区,温差较大,早晚较冷,老年人通常以羊披御寒,这样的装束搬上舞台,让整台剧目更加贴近生活。需要提及的还有,杜小年赠与施介的石刻观音,也是整台剧目中象征施杜爱情的物件,用石刻的观音来代表,可以从两方面解释:一是白族人民素来心灵手巧,白族雕刻技艺更是名扬中外,石刻观音体现了白族人民的智慧;二是因为白族人民素来信仰佛教,观音菩萨又是白族人民崇敬供奉的菩萨之一,在佛教文化里观音菩萨通常都是救苦救难的代表,所以石刻观音也就表达了杜小年对施介的一生祝福与祈祷神灵对施介的护佑。这些舞美设计饱含凤羽当地文化,在舞美工作者的艺术加工下为剧目增添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特色。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环境,适逢建党百年,我们需要传颂英雄,我们需要赞美英雄,而我们更应该像英雄学习,学习他们对党和国家的赤忱情怀,我们总认为英雄离我们太遥远,但是《白子情怀》就把我们自己民族的英雄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施介是凤羽的儿子,是杜小年的丈夫,更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就如施介在剧中所说的那样,“因为有国才有家,所以国当然比家大得多。”纵然今日的中国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但是《白子情怀》仍然发人深省,仍然给予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思考如何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如何去建设我们的国家。《白子情怀》的创作与演绎不仅是白剧艺术家们对传统民俗元素与家国情怀的有力结合,也是对地方民俗文化的一种传承。《白子情怀》好似今夏的一场及时雨,滋润了白族艺术的文化土壤,更浇灌了民族文化与家国情怀的希望田野。我们相信在一代又一代白剧人的努力下,白剧这朵少数民族戏剧中的鲜花定会发出阵阵芳馨,我们也期待着白剧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与启迪。 


来源 大理白剧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