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德钦奔子栏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海莱阿芝 文)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通知,经评审和公示,决定命名183个县(市、区)、乡镇(街道)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其中,迪庆州德钦县奔子栏镇位列其中。迪庆藏族锅庄舞至今在奔子栏广为流传,成为迪庆一张响亮的文化艺术名片。

迪庆藏族“锅庄舞”藏语称为“果卓”,意为“圆圈舞”,广泛分布在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族民间,是藏民喜爱的民间自娱性舞蹈。

舞蹈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

在迪庆州境内,德钦县奔子栏镇和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小中甸镇的藏族“锅庄舞”最具代表性。

德钦奔子栏锅庄曲调分“吆”(长调)、“卓金”(唱调缓慢、舞蹈动作轻逸缓慢)、“霞卓”(无唱腔的踢踏舞蹈)和“卓草”(节奏稍快、唱词丰富)四个部分。在待客时有“祝福锅庄”、“迎客锅庄”、“赞颂锅庄”、“相会锅庄”、“辞别锅庄”、“挽留锅庄”、“送别锅庄”和“祈福锅庄”,这种以锅庄歌舞形式表现系列待客礼仪程序,在全国其他涉藏地区很少看见。

2006年5月20日,迪庆锅庄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奔子栏锅庄则以它传承的完整性、形式的多样性、表演的程式性,在整个迪庆锅庄舞大家庭中独树一帜。

据传,千年之前,南昭公主出嫁,在滇藏茶马古道的咽喉重镇奔子栏跳了三天三夜的舞蹈,奔子栏的地名由此而来,藏语意为“公主起舞的乐园”。如今的奔子栏镇也成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摇篮,“锅庄舞起舞的乐园”。当地百姓身着节日的盛装参加民族民间歌舞游演,随着鼓点、弦音热情起舞,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洋溢在每一张笑脸上。在奔子栏锅庄传习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们主动带徒授艺,将自己所掌握的锅庄舞技艺传授给前来学习的年轻人,试图将古来的锅庄舞世代传承下去。

伴着低沉典雅、浑厚豪迈、凝练深沉的曲调,奔子栏人民将其信仰、生存、劳作、爱情等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和生活场景融入歌舞文化中,向人们展示了藏族人民充满神秘气息的文化诗卷。

从1999年开始,奔子栏锅庄舞团队先后到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演出,并多次在各项大赛中载誉而归,成为德钦文化的一张名片。2013年在云南省第八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中《奔子栏锅庄》荣获金奖。2018年8月,奔子栏镇被中国民间艺术协会授予“中国藏族锅庄舞文化之乡”称号。2018年10月11日,首届奔子栏锅庄文化艺术节盛大开幕。

时至今日,在奔子栏的村子里每逢喜庆之日,大家还是会从四面八方赶来,聚到一起跳起锅庄舞庆祝,也有一些年轻人开始加入表演的队伍,让流传于民间的歌舞艺术继续“活”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

江蕊先 海莱阿芝 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李元